将发石头上烽火楼

谢朓 〔南北朝〕 谢朓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是南朝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前三句写对京邑的留恋以及京邑的景色,“眺迥”句转写荆州,接着两句看似写山水,实则暗示此去荆州福祸未卜,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提问。这首诗结构谨严,寓情於景,属对工整,诗意含蕴,耐人寻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徘徊恋京邑,踯躅(2)曾阿(3)

留恋京城,还在京城徘徊,脚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

陵高墀阙(4)近,眺迥风云多。

登上石头山高处看皇宫,感到皇宫很近,眺望远方风起云涌。

(5)(6)山岫(7),江海含澜波。

荆、吴远方都被高山挡住视线,江河湖海都波涛汹涌。

归飞无羽翼,其如(8)别离何。

空中飞回又恨身无羽翼,象这样的别离之情怎么受得了。

注释

(1)踟蹰:住足不进的样子。

(2)躧:鞋,这里作踏解。

(3)曾阿:同“层阿”,重迭的山。

(4)墀阙:是指宫殿。墀,即丹墀,指宫殿的红色台阶。阙,指宫殿门左右对峙的一对高建筑物。

(5)荆: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因湖北刺山而得名。

(6)吴:今江苏、浙江、安徽一带。

(7)山岫:山峰。

(8)其如:即如其,象这样。

创作背景

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八月,任随郡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明年,谢眺跟随王去荆州上任。临走时登上京都建康西首的石头山上的烽火楼,因感而发,写成《将发石头上烽火楼》此诗。

拼音版

jiāngshítóushàngfēnghuǒlóu

páihuáiliànjīngchíchúcéngā

línggāochíquèjìntiàojiǒngfēngyúnduō

jīngshānxiùjiānghǎihánlán

guīfēibié

作者简介

谢朓

谢朓

南北朝文学家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初任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