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渡口的优美景色。颔联通过“雁”“蜂”着力摹写“初春”之“初”字。颈联写相会时之情景,又隐隐透出遥望之意。尾联借用张仲蔚以指许浑,表达了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友情。这首诗细腻深情,疏朗洒落。
芳草渡头(1)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2)垂。
渡头芳草萋萋,微雨霏霏,万株杨柳金线低垂,枝条轻拂着微波荡漾的水面。
蒲根(3)水暖雁初浴(4),梅径香寒蜂未知(5)。
水暖蒲根先知,雁也可以在水中嬉戏了,梅径尚香,寒气未尽,因为蜂蝶未知,音信渺远。
辞客(6)倚风吟暗淡(7),使君回马湿旌旗(8)。
李,赵二秀才,在天色阴沉的微雨中当风吟诵,裴刺史亲自冒雨来迎,都打湿了旌旗。
江南仲蔚(9)多情调,怅望春阴(10)几首诗。
江南的仲蔚有丰富的才情,高超的格调,可能许浑现在也怅望着阴阴的初春,不知道又写了多少好诗。
(1)渡头:指位于和州的横江渡,亦即杨林渡口。同江南的采石相对。
(2)拂波:描写依依垂柳拂动着江波。既是写景也是言情,托景响人,表示了相迎相送的友情。
(3)蒲根:长在江边水中的蒲草。
(4)雁初浴:形容初春时在水中嬉耍的雁儿。
(5)梅径香寒蜂未知:梅径:长着梅树的道路。香寒:指还在乍暖还寒时候,梅花吐出了清香。蜂未知:指早春时节,蜜蜂还未开始采蜜。
(6)辞客:是古代对诗人和文士附通称。这里是称李,赵二秀才。
(7)吟暗淡:形容二人在天色阴沉的微雨中当风吟诵。.
(8)回马湿旌旗:回马:回马归去。湿旌旗:刺史的仪仗、旗鼓都打湿了。
(9)仲蔚:张仲蔚。《高士传》裁:“张仲蔚者,平陵(今陕西咸阳县西北)人,善属文,好诗赋,闭门养性,不治荣名。”这里代指许浑。
(10)春阴:阴沉多雨的春天。
开成四年(839年)初春,杜牧离宣州赴京,沿长江溯流先往浔阳,造访其从兄、江州刺史杜慥,时经和州见横江浦一带早春的秀丽景象,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首句“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是写渡口之景象,扣标题“初春雨中”四字。芳草初生,杨柳拂波,再加上飘飞的细雨,正是一幅清新的春日图景。首句写春意未足,故下句进而再渲染一句:“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此是着力摹写“初春”之“初”字。“春”何以为“初”,由“雁初浴”可知也,由“蜂未知”可知也。地气回暖,水温升高,故雁可沐浴。又因春天刚刚到来,寒气未全褪尽,百花也尚未丰茂,故蜜蜂似乎还没有感觉。此一联以细腻的笔触,将早春的节候特点描画得淋漓尽致。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此一联,又可以拆做两个场景。“辞客倚风”句,当是写相会时之情景。文人在一起,自然要饮酒吟诗。也许是因为知道马上又要分离,故吟的诗难免有些伤感。“使君回马”句,则是写送别时的情景。酒散之后,裴俦等人离去,其时细雨仍未停,故曰“湿旌旗”。此一句中,又隐隐透出遥望之意。
下面一句,“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则是遥想许浑。仲蔚,指汉时的隐士张仲蔚。《高士传》卷中:“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这里,杜牧是借用张仲蔚以指许浑。当此春景,那位多才而有多情的许先辈,是不是也要写上几首诗呢?标题既然写明兼寄许浑,故于末句稍及之。这首诗,是写给在场的人看,亦是写给不在场的人看,表达的是一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友情。
杜牧生活的时代虽是晚唐,但其诗风,却并不像李商隐那样常常带有一种末世的萎靡。其诗虽然亦常常写到人生的不得志和失意,但却往往能以一种洒脱的态度出之,故而其诗风和李商隐相比,显得更加疏朗健拔。江湖浪子的性格,决定了杜牧不能走李商隐那种缠绵悱侧的诗路,这反而使得他能够在晚唐独树一帜。试以本诗观之,“蒲根水暖”“梅径香寒”等语,虽细腻但不浓密,“辞客倚风”“使君回马”“怅望春阴”等句,虽深情却不软媚。这一切,恰好证明了杜牧诗疏朗洒落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