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白氏长庆集》中。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柳拂地的两幅画面,抒写他对结邻之后的情景的美丽憧憬,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平生心迹(3)最相亲,欲隐墙东(4)不为(5)

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明月好同三径(6)夜,绿杨宜作两家春(7)

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因暂出(8)(9)岂得(10)安居不择邻。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可独(11)终身数相见,子孙(12)作隔墙人。

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注释

(1)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

(2)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3)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

(4)墙东:指隐居之地。

(5)身:自己。

(6)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7)绿杨宜作两家春: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诗人想与元八作邻居。

(8)犹:尚且,还。

(9)伴:陪伴的人。

(10)岂得:怎么能。

(11)可独:哪里止。

(12)长:通“常”,往往,经常。

创作背景

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春,诗人和元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乃作《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这首七律相赠。

拼音版

yuánlínxiānyǒushìzèng

píngshēngxīnzuìxiāngqīnyǐnqiángdōngwèishēn

míngyuèhǎotóngsānjìng绿yángzuòliǎngjiāchūn

měiyīnzànchūyóubànānlín

zhōngshēnshùxiāngjiànsūnchángzuòqiángrén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