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是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作者泛游巫湖夜归登楼望月之作。首四句,游湖归憩。中八句,楼望见闻。末四句,心情感受。这首诗以清凄的景象衬现诗人孤高的心境,是中华民族“境胜可以澡濯心灵”的传统审美意识的生动体现。另外,这首诗在叠字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不仅语言上有音乐美,而且使月、风显得有声有色,气象阔大。
日落泛澄瀛(1),星罗(2)游轻桡(3)。
夜泛舟湖中,船桨荡起了一片片的月光。
憩(4)榭(5)面曲汜(6),临流对回潮(7)。
游湖之后在水榭休息,面对曲汜坐看江潮回涌。
辍(8)策(9)共骈筵(10),并坐相招要(11)。
楼上的座位彼此相联,大家放下拐杖。互相都邀约一番后,一起坐下来。
哀鸿鸣沙渚(12),悲猿响山椒(13)。
鸿雁在沙州上哀鸣,猿猴在山顶悲呼。
亭亭(14)映江月,浏浏(15)出谷飚(16)。
高高的月几倒映在江中,疾风又从谷中吹来。
斐斐(17)气幂(18)岫(19),泫泫(20)露盈条(21)。
薄雾笼翠着峰峦,露珠挂满了枝头。
近瞩(22)祛(23)幽蕴(24),远视荡(25)喧嚣(26)。
近看月光驱散了阴暗,远望一片宁静,荡涤尽白天的喧闹。
晤言(27)不知罢(28),从夕至清朝。
众人边谈边赏月,毫不知倦,从夜直至第二日清晨。
(1)澄瀛:即澄湖,水色清澈之湖。
(2)星罗:像星群样罗列分布。
(3)轻桡:借指小船。桡:小桨。
(4)憩:休息。
(5)榭:供人游息的木构敞屋。建在水边的叫“水榭”,建在台上的叫“台榭”。
(6)曲汜:犹曲岸回水。汜(sì):指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7)回潮:江潮回涨。
(8)辍:中止,停止。
(9)策:古代的一种马鞭,头上有尖刺。
(10)骈筵:并坐共席。骈: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本诗中指并排。筵:竹席。
(11)招要:亦作“招邀”,邀请。要:同“邀”。
(12)渚:小洲。
(13)山椒:山顶。
(14)亭亭:遥远的样子。
(15)浏浏:一作“飀飀”,形容风疾劲。
(16)飚:疾风。
(17)斐斐:轻淡。
(18)幂:覆盖。
(19)岫:山洞。
(20)泫泫:指水流动貌、水下滴貌或露珠晶莹貌。泫:水珠下滴的样子。
(21)条:树枝。
(22)瞩:注视。
(23)祛:除去,驱散。
(24)幽蕴:浓重的黑暗,指隐积在心中的烦愁。蕴:积。
(25)荡:清除。
(26)喧嚣:喧闹嘈杂之声。
(27)晤言:相对而言。
(28)罢:通“疲”,疲倦。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详。元嘉五年(428年),谢灵运因为冒犯朝廷,再次回到了始宁。于是他和谢惠连及著名文士何长瑜、羊濬之、荀雍组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学集团,尽情遨游山川,饮酒赋诗。共为山泽之游时谢惠连作下这首《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中所说的湖,《文选》李善注说是谢灵运始宁墅的大小巫湖,因此,此诗应是谢惠连在始宁时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