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是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作者泛游巫湖夜归登楼望月之作。首四句,游湖归憩。中八句,楼望见闻。末四句,心情感受。这首诗以清凄的景象衬现诗人孤高的心境,是中华民族“境胜可以澡濯心灵”的传统审美意识的生动体现。另外,这首诗在叠字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不仅语言上有音乐美,而且使月、风显得有声有色,气象阔大。
日落泛澄瀛(1),星罗(2)游轻桡(3)。
夜泛舟湖中,船桨荡起了一片片的月光。
憩(4)榭(5)面曲汜(6),临流对回潮(7)。
游湖之后在水榭休息,面对曲汜坐看江潮回涌。
辍(8)策(9)共骈筵(10),并坐相招要(11)。
楼上的座位彼此相联,大家放下拐杖。互相都邀约一番后,一起坐下来。
哀鸿鸣沙渚(12),悲猿响山椒(13)。
鸿雁在沙州上哀鸣,猿猴在山顶悲呼。
亭亭(14)映江月,浏浏(15)出谷飚(16)。
高高的月几倒映在江中,疾风又从谷中吹来。
斐斐(17)气幂(18)岫(19),泫泫(20)露盈条(21)。
薄雾笼翠着峰峦,露珠挂满了枝头。
近瞩(22)祛(23)幽蕴(24),远视荡(25)喧嚣(26)。
近看月光驱散了阴暗,远望一片宁静,荡涤尽白天的喧闹。
晤言(27)不知罢(28),从夕至清朝。
众人边谈边赏月,毫不知倦,从夜直至第二日清晨。
(1)澄瀛:即澄湖,水色清澈之湖。
(2)星罗:像星群样罗列分布。
(3)轻桡:借指小船。桡:小桨。
(4)憩:休息。
(5)榭:供人游息的木构敞屋。建在水边的叫“水榭”,建在台上的叫“台榭”。
(6)曲汜:犹曲岸回水。汜(sì):指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7)回潮:江潮回涨。
(8)辍:中止,停止。
(9)策:古代的一种马鞭,头上有尖刺。
(10)骈筵:并坐共席。骈: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本诗中指并排。筵:竹席。
(11)招要:亦作“招邀”,邀请。要:同“邀”。
(12)渚:小洲。
(13)山椒:山顶。
(14)亭亭:遥远的样子。
(15)浏浏:一作“飀飀”,形容风疾劲。
(16)飚:疾风。
(17)斐斐:轻淡。
(18)幂:覆盖。
(19)岫:山洞。
(20)泫泫:指水流动貌、水下滴貌或露珠晶莹貌。泫:水珠下滴的样子。
(21)条:树枝。
(22)瞩:注视。
(23)祛:除去,驱散。
(24)幽蕴:浓重的黑暗,指隐积在心中的烦愁。蕴:积。
(25)荡:清除。
(26)喧嚣:喧闹嘈杂之声。
(27)晤言:相对而言。
(28)罢:通“疲”,疲倦。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详。元嘉五年(428年),谢灵运因为冒犯朝廷,再次回到了始宁。于是他和谢惠连及著名文士何长瑜、羊濬之、荀雍组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学集团,尽情遨游山川,饮酒赋诗。共为山泽之游时谢惠连作下这首《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中所说的湖,《文选》李善注说是谢灵运始宁墅的大小巫湖,因此,此诗应是谢惠连在始宁时所作的。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中所说的湖,《文选》李善注说是谢灵运始宁墅的大小巫湖,因此,此诗应是谢惠连在始宁时所作的。
诗的开头两句:“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点出“泛湖”题意,写日落星出时湖中泛游情景,楚人称湖泊池沼为“瀛”,前面着一“澄”字,极写湖水的清澈。在太阳已落,夜色渐深,群星灿然,布列空际的时分,诗人乘坐着小船,轻摇着短桨,泛游湖中,景色清幽而心情悠然。在星光下,他和朋友们舍舟登岸,回到住处,这一层意思在诗中省去了,而直接以“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紧扣题意,写他们泛湖归来之后,游兴未尽,又踏着星光夜色出楼游览了。他们一会儿在台榭小憩,临流观景,赏爱着绕旋台前、分而复合的曲流回波。一会儿又丢下竹杖,纷纷呼朋邀友,摆设酒宴,将要连筵接席,共度良宵。
正当诗人和友朋互相招邀而欢谈笑语时,蓦然传来哀鸿悲猿清异的叫声,引出另一番情趣。于是,诗人顺手拈出了“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两句。沙洲空旷,山丘荒寂,忽有宿鸿哀鸣,夜猿悲啼,响彻空江深谷,显得格外凄清。乍看起来,这两句似乎只是闻之于耳而信手写来,其实它与上下文都有内在的关联,有一种人语惊猿狖,“月出惊山鸟”的意蕴。深夜里,万籁俱寂,洲上征鸿和山中群猿也早已睡去,是人声的喧哗使它们惊醒过来,因而哀鸣悲啼,一片骚动。此刻,恰好又是“亭亭映江月,飀飀出谷飚”(飀:应为“风旁加刘”),夜空远处,一轮明月映澈清江;而幽谷深处,忽然又刮来劲疾的大风。寂静的夜晚,在人语、鸿鸣、猿啼、风吼的交响中喧闹起来了。真有一响俱响、一动俱动之感。而此时此刻,那明月却依旧静静地照着水面,全不为一派喧闹声所动,显得孤高而又清真。此诗题为“玩月”,或许,诗人正是想从这月的品质中领悟一些什么。
在皓月的映照下,一切景物都因银光素辉而显出清幽迷人的景色。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斐斐气羃(mì,覆盖)岫,泫泫露盈条”,远处的夜雾云气,轻轻飘浮,像帷幕一样遮掩着峰峦,近处的露水如珠,清润晶莹,满满地挂在枝头。远看近看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引起无限的清思,可以畅心怀、绝尘俗,祛除胸中的郁闷,荡涤人间的烦嚣,故而说:“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xuān,声音大而嘈杂)嚣。”这里所表现的不止是视觉感官的满足,而包含着面对清景,气清神清,自摅心愫的审美意向。诗的最后两句:“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晤言”,对言、交谈之意。在此清景面前,诗人和朋友们不禁逸兴遄飞,清言妙语纷涌吐出,不能自休。不觉中,东方既白,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这终夜的晤言,足证那高洁的湖上月色,对于诗人们心灵的澡涤,是何等的清畅,对于诗人们心灵的启迪,又是何等的深邃!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以清凄的景象衬现诗人孤高的心境,是相当成功的,它是中华民族“境胜可以澡濯心灵”的传统审美意识的生动体现。另外,这首诗在叠字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以“亭亭”形容“月”,以“飀飀”(风声)形容“飚”,不仅语言上有音乐美,而且使月、风显得有声有色,气象阔大。陈祚明评此诗云:“甚得叠字法,清出有态。”(《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八)诚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