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他乡迎来冬至节,很是想念弟弟,便托京城来的使者带信给弟弟。他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担忧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寄托了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表达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层层推进,对亲人的关切之情一步步加深,并以景结情,情因景而更加真切感人。
远信初凭(3)双鲤(4)去,他乡正遇一阳生(5)。
远方的信件第一次凭借人带去,我在他乡正遇上冬至节。
尊前(6)岂解(7)愁家国(8),辇下(9)唯能忆弟兄(10)。
宴饮哪能消解思家的愁苦,只不过是借酒浇愁罢了。我在京城只有弟弟可怀念。
旅馆夜忧姜被(11)冷,暮江寒觉晏裘(12)轻。
住在旅馆里天气很寒冷,正担心弟弟盖的被子是否太单薄。夜晚在江边漫步,感到衣服太轻,不够暖和。
竹门(13)风过还惆怅(14),疑是松窗(15)雪打声。
一阵寒风掠过用竹片编制的门,这使我更加伤感,我还以为是冰雪敲打松窗的声音。
(1)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2)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这里指杜牧的弟弟杜顗。
(3)初凭:第一次凭借。凭,凭借,依靠。一作“逢”。
(4)双鲤:信函,两块木板刻作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双鲤”代称书信。
(5)一阳生: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所以冬至又称一阳生。《史记·律书》:“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6)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尊,酒器,后作“樽”。
(7)岂解:岂能消解。
(8)愁家国:思家之愁。家国,偏义复词,偏指家,国无义。
(9)辇下:借指京城。
(10)弟兄:也是偏义复词,指弟弟,兄无义。
(11)姜被:借指棉被。
(12)晏裘:借指衣服。春秋时齐相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以朝。孔子弟子有若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13)竹门:用竹片编制的门。
(14)惆怅:因失意而伤感、懊恼。
(15)松窗:临松之窗。多以指别墅或书斋。
杜牧仅有一个亲弟弟杜顗,兄弟友爱。杜牧“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以弟顗病目弃官”“出牧黄、池、睦三郡,复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又以弟病免归”(《旧唐书·杜牧传》),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此诗是杜牧冬至日客居他乡,怀念在京城的弟弟而作。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这是一首书寄怀弟之情的亲情诗。杜收只有一个弟弟,兄弟友爱,曾因照顾生病的弟弟而弃掉监察御史和吏部员外郎的官职,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杜牧对弟弟的感情,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这首诗看得出来。
这首诗寄托了杜牧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这种关心,作者是通过最简捷朴素的生活层面加以表达的。作者善于运用对气候、环境的感受来表达思念骨肉的忧愁、惆怅。
首联点明了节令,冬至到了,气候转冷了,不知远方的弟弟境况如何?写封家书问候一下吧。时令的推移,引发了感情的起伏变化。
颔联把两种感情加以对比,烘托对弟弟的殷切思念。一杯苦酒,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这种愁闷,不是遥远的国家之忧,而是更有直接的切肤之感的骨肉之痛。颈联更是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关心的无微不至。
作者以自身的感受来推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这种关心之情着实感人。
尾联愈加显示了兄长的心情之沉重。飒飒的寒风已让作者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呢?即使不是雪,难道雪天的到来还会远吗?思念关切之情演变为更深的惆怅焦虑。本文层层推进,逐渐加强对亲人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