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秋心三首》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主旨在为亡友招魂,亦自伤沦落,写出了幻灭与希望,也写出了痛苦与执着,表达对亡友的思念。第二首诗直接写实抒情,写初入官场,官微言轻,新知交浅,老辈凋零,知音难觅。
忽筮一官(1)来阙下(2),众中俯仰不材(3)身。
忽然获得一个官职而来到京城,然而只能随众俯仰,与俗浮沉。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4)。
新认识的同僚如同过眼云烟,一触即逝;旧结交的前辈填满心中,然人皆谢世如同夜雨沦落。
天问(5)有灵难置对,阴符(6)无效勿虚陈。
屈原作《天问》对宇宙发出种种疑问,上帝难以解答,我纵有治国谋略但无人采纳,也不必徒劳地陈述。
晓来客籍(7)差(8)夸富(9),无数湘南剑外(10)民。
一清早便有无数来自湘水之南或剑阁之外的人来访,来客登记簿上有一长串名字,倒还值得夸耀。
(1)忽筮一官:即忽然获得一官之意。古人迷信,在出仕之前,用蓍草占卜以问吉凶,称为筮仕。
(2)阙下:宫阙之下,指京城北京。作者嘉庆二十五年(1820)入京为内阁中书,中间几年以母丧离职,至道光六年(1826)春复回京城为官。
(3)不材:既是自谦没有才德,实际上又深寓雄才大略不为世所知,不为世所用的愤慨,与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同义。
(4)夜雨沦:比喻老辈凋谢。
(5)天问:《楚辞》篇名,屈原所作。
(6)阴符:即《阴符经》,古代的一部兵书。这里指治国的谋略,改革的方案。
(7)客籍:登记来客的册子。
(8)差:尚。
(9)富:多。
(10)剑外:剑阁之外,指四川。
《秋心三首》作于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他第五次参加会试失败,而好友谢阶树、陈沆、程同文等相继谢世,心绪之恶,尤胜于三年之前写《夜坐》时。这组诗即在异样的凄凉落寞中写就,为自悼身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