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是北宋大臣寇凖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华山的高峻,人在顶峰,群山白云都在脚下,顶天立地,气象万千。此诗布局严谨,句意明晰,语言精当,气象阔大,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华山的雄伟峭拔。语言虽简单,但贵在气势非凡,颇具内涵。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2)。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举头(3)红日(4)近,回首(5)白云低。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1)华山:五岳之西岳,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山势险峻,是游览胜地。
(2)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3)举头:抬起头。
(4)红日:太阳。
(5)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咏华山》此诗作于寇凖早年。其创作契机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寇凖小时候读书很用功,并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事物。巍峨的华山离他家很近。他七岁那年的春天,父亲带领他登华山,小寇凖高兴极了。当他们登到华山高处极目远眺之时,只见渭水如带,群山皆小,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小寇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这首五言绝句《咏华山》。
第二种说法:寇凖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凖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这首五言绝句《咏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