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道中作

元稹 〔唐代〕 元稹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

早农半华实,夕水含风凉。

遐想云外寺,峰峦渺相望。

松门接官路,泉脉连僧房。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

谷深烟壒净,山虚钟磬长。

念此清景远,复忧尘事妨。

行行即前路,勿滞分寸光。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玉泉道中作》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的开头四句描述了当阳的气候、农作物;中间八句写了入玉泉寺的感受,从“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两句看,诗人还在玉泉寺住了一夜。最后一句“勿滞分寸光”,表露出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全诗写得极为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写景富于特色,感慨收发自如。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2)物候(3)晚,孟冬(4)才有霜。

楚地的风俗是物候农时比较晚,一般到农历十月才开始有霜。

早农半华实(5),夕水含风凉。

农作物到这时也已经开始开花准备结果实了,黄昏的降水也包含了些风凉之意。

遐想云外寺(6),峰峦渺相望。

我思绪不禁飘荡到了玉泉寺,那里的峰峦飘渺,仿佛隔云海相望。

松门(7)官路(8)泉脉(9)连僧房。

前植松树的屋门接着官府修建的大道,地下伏流的泉水连着僧门。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

天上弦月时分便开始微露,初入夜时则暗焚香。

谷深烟(10)净,山虚钟磬(11)长。

清谷幽深不见尘埃,山寺宁静,钟磬声长。

念此清景远,复忧尘事妨。

想着此清幽之景比较遥远,又忧心起尘事了。

行行即前路(12)勿滞分寸光(13)

还是沿着前去的道路走吧,好好珍惜时光,片刻也不要停留。

注释

(1)玉泉:湖北当阳县西有玉泉山,山下有玉泉寺。

(2)楚:古时湖北湖南一带。

(3)物候:众物应节候而至,如鸿雁来燕子归。物候晚之地域是比较温暖之处。

(4)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5)华实:花与果实。

(6)云外寺:当指玉泉寺,在湖北当阳,建于梁武帝时期。唐初,与浙江国清寺、山东灵岩寺、江苏栖霞寺并称“天下四绝”。

(7)松门:前植松树的屋门。宋陆游《书怀绝句》之一有“老僧晓出松门去,手挈军持取涧泉。”

(8)官路:官府修建的大道。

(9)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清魏源《太行诸谷》诗之四:“土润泉脉肥,木落峰容瘦。”

(10)壒:灰尘,尘埃。

(11)钟磬:寺院中和尚敲打的铜铁铸的鸣器。

(12)即前路:走上前去的道路。

(13)勿滞分寸光:即片刻也不要停留。

创作背景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房玄龄之后)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玉泉道中作》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元稹自江陵赴襄阳途中。

文学赏析

《玉泉道中作》此诗明显可看出是在旅途中所作,全诗共十六句,可分三层。

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描述了楚地的物候农时。物候晚说明入冬的时间比北方迟。“孟冬才有霜”是对此的具体说明,“华实”有人认为是华丽而质朴之意,实则有误,此处应该是指花与果实。“早农半华实”此句就是说农事,也即是说农作物已经开始开花准备结果实。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中间八句描写想象中玉泉寺的风光。元稹在《思归乐》中,有“遐想玉泉寺”句。可见他在江陵府做官时到过此寺,并对山寺风光较为留恋。现在经过玉泉寺旁,想起了这熟悉的山寺,很有感触。这几句写景很有特色。短短几句话,有视觉感受,有听觉感受,还有嗅觉感受,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写出了山寺环境的宁静幽雅,颇具禅意。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作者从美妙的想象中回到现实,感慨宦海浮沉,尘事忧伤。还是多多地关心自己的前途,好好珍惜宝贵的时光。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曾说:“元轻白俗。”从此诗可见元稹诗歌语言特点之一斑。

作者简介

元稹

元稹

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存诗830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