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行

李白 〔唐代〕 李白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悲歌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有人认为后人伪托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以四个”悲来乎,悲来乎“为标志可分四段。第一段开头作者直抒胸臆,接着在宴会上唱出了心中的孤独与寂寞,随之情感的格调有抑变扬,宴会氛围又重新转入热烈之中;第二段表达作者对富贵和生死的看法,第三段用孔子、微子、李广、屈原等典故,为古人也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最后一段继续用典,可以看作是李白一生中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生动阐释。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悲来乎,悲来乎。

悲来了,悲来了!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主人有酒先不要斟,听我唱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悲来了不悲也不笑,天下有谁知我的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1)

您有数斗酒,我有一张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2)

弹琴饮酒的乐处两相得到,一杯酒下肚不亚于得到千两金。

悲来乎,悲来乎。

悲来了,悲来了!

天虽长,地虽久(3),金玉满堂应不守。

天年虽然长,地年虽然久,金玉满堂人也不可能长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纵然富贵百年又怎样,一生一死人人都会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免不了月下孤猿坐坟啼,如此说还应再尽一杯酒。

悲来乎,悲来乎。

悲来了,悲来了!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凤鸟不来,河不出图,国运将衰,贤臣微子离开朝廷便出走,贤臣箕子佯装疯颠为人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4),楚王放却屈大夫(5)

汉帝不封功臣李广为侯,楚王放逐了忠臣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悲来了,悲来了!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秦相李斯如果早追悔,就该把虚名抛向身外处。

范子(6)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范蠡何曾爱恋游五湖,那是他功成名遂后保身的路。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古人说,学剑是为一人用,念书只需认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7)未必穷一经。

战国时的惠施不肯接受魏王所让的万乘之国,汉朝的卜式也未必读完过一本经书。

还须黑头取方伯(8),莫(9)白首为儒生。

还是要趁年轻时争取闹个一方之长的官当当,莫要做一辈子的白头书生啊。

注释

(1)三尺琴:《博雅·释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

(2)千钧金:《诗文·金部》:“钧,三十斤也。”

(3)天虽长,地虽久:《老子》上篇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4)李将军:指李广。李广抗匈奴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其下属多封侯,而李广终生不得爵位。

(5)屈大夫:指屈原。屈原为春秋时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爱国直谏,遭谗被逐,投汨罗江而死。

(6)范子:即范蠡,春秋楚宛人,仕越为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

(7)卜式:汉河阳人,以牧羊致富,不习文章。武帝与匈奴作战,卜式屡以私财捐助朝廷,武帝任为中郎,后为御史大夫,终太子太傅。

(8)方伯:《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汉书·何武传》:“武曰:剌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卅表率也。”后泛指地方长官。

(9)谩:徒也,空也。

创作背景

《悲歌行》此诗作于李白晚年。李阳冰为在“疾亟”之中的李白《草堂集》作序,时在宝元年十一月初十。安旗《我读李太白》云:“此序当是曾经李白过目而为之首肯者”。郭沫若曰:“李白在当时或许尚在病中,但离去世也不会太远了。”据此此诗约作于宝应元年(762)末,作于《笑歌行》之后。

拼音版

bēixíng

bēiláibēilái

zhǔrényǒujiǔqiězhēntīngbēiláiyín

bēiláiyínháixiàotiānxiàrénzhīxīn

jūnyǒushùdǒujiǔyǒusānchǐqín

qínmíngjiǔliǎngxiāngbēichìqiānjūnjīn

bēiláibēilái

tiānsuīchángsuījiǔjīnmǎntángyīngshǒu

guìbǎiniánnéngshēngrénjiēyǒu

yuánzuòfénshàngyuèqiějìnbēizhōngjiǔ

bēiláibēilái

fènghuángzhìwēizhī

hànjiāngjūnchǔwángfàngquè

bēiláibēilái

qínjiāzǎozhuīhuǐmíngxiàngshēnzhīwài

fàncéngàigōngchéngmíngsuìshēntuì退

jiànshìyòngshūnéngzhīxìngmíng

huìshīkěngānwànshèngshìwèiqióngjīng

háihēitóufāngmánbáishǒuwéishēng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