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襕衫抛白紵,风流名纸写红笺。
歌楼夜宴停银烛,柳巷春泥污锦鞯。
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描述了当年在京师群贤毕至、同登科第、恍临仙境的盛况,并特别点出朱氏最为年少。颔联写出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之际,进士们脱下白色襕衫,以期交上好运,更换有色官服,并纷纷以红纸名片去和红粉佳人结识的风流行径。颈联进一步渲染了他们在歌楼妓馆、柳陌花衢欢宴流连的情状,笔黑艳丽,风调旖旎。尾联忽作突转,由往昔神仙般的生活片断,跌落到而今与朱氏均为异县小吏,折腰于尘埃的凄伤境况,而共同追想昔日风光,只如人间天上,对比极为鲜明强烈,宦情的落寞昭然若见。
闲思(1)蓬岛(2)会群仙,二百同年(3)最少年。
猛然思忆当年在仙境般的京华,相会的众多文士都风度翩翩,两百个同榜进士中,唯有你最是少年。
利市(4)襕衫(5)抛白紵(6),风流名纸写红笺(7)。
为求吉利早早换上有色官服,我们扔掉了所穿的白色衣衫,去和风流佳人结交,送上写着名字的红色纸笺。
歌楼夜宴停(8)银烛,柳巷(9)春泥污锦鞯(10)。
歌楼中深夜里还在欢乐饮宴,把银烛高高点燃。花街柳巷里春天的湿泥,弄脏了我们锦绣的马鞍鞯。
今日折腰(11)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12)。
又怎能料到如今做着小吏,为五斗米折腰在尘埃之间,与君一同追想当初的快乐时光,令人心中感到万分凄然。
(1)闲思:一作“忽思”。
(2)蓬岛:即蓬莱、蓬壶,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它出没于海中,上有神仙所住的宫阙,人们可望而不可即。此借指京都。
(3)同年:同榜进士。
(4)利市:吉利,好运气。
(5)襕衫:服饰,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宋史·舆服志五》:“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6)抛白紵:指脱下庶人所穿白色细麻布襕衫,等待更换有色官服的好运。
(7)风流名纸写红笺:指新进士以红笺所写的名纸(犹名片)去结交妓女。红笺:又名浣花笺,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
(8)停:放置,此处引申为点燃。
(9)柳巷:指妓女所居之地。
(10)锦鞯:锦绣的马鞍鞯。鞯,衬托马鞍的坐垫。
(11)折腰:指弯腰逢迎上司。陶渊明任彭泽令,知郡督邮将来,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弃官而去。见《晋书·陶潜传》。
(12)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朱九龄是诗人的同榜进士,交谊甚笃。砀山(今属安徽)主簿是朱九龄进士及第后初授的官职,而诗人初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寄砀山主簿朱九龄》这首寄赠诗即作于成武县任上。
诗人胸怀大志,时称“心有屠龙夺明珠志”(刘斧《青琐高议》),对于杂务繁冗的主薄一职颇不称意,曾一再写诗表明心迹:“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成武县作》),“除官佐卑邑,折腰称小吏”(《谪居感事》)。成武在当时又是一个“雨菌生书案,饥禽啄印床”的贫瘠小县,与诗人刚离开的繁华的京师悬若霄壤。这一切都使他缅怀那进士及第时春风得意的情景,而对当时的处境深感失望。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作了这首七律寄赠给遭际相同的同年朱九龄以抒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