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雁》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全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次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为杜牧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金河(1)秋半(2)虏弦开(3),云外(4)惊飞四散哀。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仙掌(5)月明孤影过,长门(6)灯暗数声来。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须知胡骑纷纷在(7),岂逐春风一一回?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莫厌(8)潇湘(9)少人处,水多菰米(10)岸莓苔(11)。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1)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2)秋半:八月。
(3)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挽弓射猎,又指回鹘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4)云外:一作“云际”。
(5)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6)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7)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8)莫厌:一作“好是”。
(9)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10)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
(11)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早雁》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