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宿湖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描绘作者黄昏时节初入太湖所见,颔联描绘进入湖心,银光撒满湖面,碧波粼粼,颈联写诗人面对此美景良宵,趁案头的官府文书不存在,何不开怀畅饮,吟咏赋诗,何其潇洒畅快;尾联写诗人竟留连不返,夜宿湖边。全诗境界壮阔,色彩明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太湖夜色的优美,令人赏心悦目。
水天向晚(2)碧沉沉(3),树影霞光重叠深。
日暮时分,湖光天色渐渐转成深碧色,夕阳映照之下,秋树上的红叶与天上的霞光重叠交映,如火如茶。
浸月冷波千顷(5)练(6),苞(7)霜新橘万株金。
夜幕降临,朗月升起,皎洁的月光侵入水中,辉映着深秋清冷的湖面,千顷波光如练;及至天色渐明,秋霜落下,湖畔万树新橘披着晶莹的霜花,化出一片金色。
幸无案牍(8)何妨醉,纵(9)有笙歌(10)不废(11)吟。
幸运的是公务不多,何妨到太湖上尽情一醉呢。虽可欣赏动听的音乐,但也代替不了吟诗抒怀的雅兴。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12)脚太湖心。
诗人与同游者乘着十只画船在太湖中心的洞庭山脚度过一夜。
(1)湖:指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2213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屿数十个,以洞庭西山和马迹山最大。
(2)向晚:将晚未晚。
(3)沉沉:水天渐渐转暗的样子。
(4)漫月:弥漫的月色。
(5)千顷:形容太湖水面宽广辽阔。一顷为十五亩。
(6)练:白色的丝绢。
(7)苞:同“包”,裹之意。
(8)幸无案牍:幸好没有公事文书需要处理。案牍,指官署公文。
(9)纵:即使。
(10)笙歌:吹笙唱歌,泛指奏乐唱歌。
(11)废:停止,放弃。
(12)洞庭山:指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作者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任苏州刺史,诗是他在刺史任上泛舟太湖时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