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曲

萨都剌 〔元代〕 萨都剌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芙蓉曲》是元朝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的秋江女儿;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将女儿的生活;颈联折回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尾联借采莲人面对荷花不知从何荡舟,再次结出秋江女儿爱花惜花的一片苦心。全诗以景语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善于借鉴化用前人的名句,组成优美的意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秋江渺渺(1)芙蓉芳(2),秋江女儿将断肠(3)

秋江无边无际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儿们想你想断肠。

绛袍(4)春浅护云暖,翠袖(5)日暮迎风凉。

春天刚到红色袍带云护暖,夕阳西沉翠绿袖口迎风凉。

鲤鱼(6)吹浪江波白,霜落(7)洞庭(8)飞木叶。

鲤鱼风吹动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满地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采莲人要荡舟到何处,你要爱惜荷花的好颜色。

注释

(1)秋江渺渺:秋天的江面浩大无边,看不到尽头。

(2)芙蓉芳:荷花散发芳香。

(3)断肠:形容极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将至,荚蓉凋零,采莲女们无比怜惜。喻对贤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4)绛袍:即绛纱袍,古代常用着朝服。

(5)翠袖:绿色的长袖,即女人所穿。

(6)鲤鱼:即鲤鱼风,通常称九月风或秋风。

(7)霜落:喻黑暗的社会邪恶势力。

(8)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东北部,汇入湖南诸水,于岳阳与长江相通。原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创作背景

萨龙光将《芙蓉曲》这首诗定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所作。萨都剌写诗勉励任西台御史的张子寿,希望他能像状元御史泰不华一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拼音版

róng

qiūjiāngmiǎomiǎoróngfāngqiūjiāngérjiāngduàncháng

jiàngpáochūnqiǎnyúnnuǎncuìxiùyíngfēngliáng

chuīlàngjiāngbáishuāngluòdòngtíngfēi

dàngzhōuchùcǎiliánrénàirónghǎoyán

作者简介

萨都剌

萨都剌

元代诗人、画家

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父因军功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故为雁门人。泰定进士,授翰林应奉,后出任南御史台掾、淮西宪司经历等职。弃官后隐居安庆司空山。诗多写自然景色,清新绮丽。有《雁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