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裴迪 〔唐代〕 裴迪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是唐代诗人裴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禅师所处的幽静环境;颔联描写禅师的高深佛法;颈联和尾联则是诗人在听禅之后的所见所感,虽然外面还是炎热的夏天,诗人自己却感受到了舒适,清凉也不求了。全诗语言工整,充满禅意,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安禅(1)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禅师在房间里安心坐禅,左右竹林亭苑也很幽静。

(2)不染(3)无言谁敢酬(4)

世间法不再沾染,像维摩诘一样不说话谁敢酬答。

鸟飞争向夕,蝉噪(5)已先秋。

鸟儿争着向夕阳飞去,蝉鸣声预先透出秋天之感。

烦暑自(6)适,清凉何所求。

烦恼的暑气自此适应,清凉的感觉已经不追求了。

注释

(1)安禅:指僧人打坐修心静虑而人定的境界。

(2)法:此指佛法、佛理。

(3)不染:指不沾染世间尘欲之法。

(4)无言谁敢酬:此处暗用“维摩一默”的典故:文殊遵佛旨前去探问示疾的维摩诘,在谈论“不二法门”时,当文殊问到维摩,维摩诘默然无语。此即是“维摩一默,其声如雷”。酬,酬答。

(5)蝉噪:蝉的叫声。

(6)兹:此。

创作背景

位于长安新昌里的青龙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有登眺之美。天宝年间(742-756),裴迪常与王维等朋友结伴游览,至迟不过天宝末安史乱前,裴迪和王维旧地重游(因安史之乱后裴迪即离开长安),写下了《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这首诗。

拼音版

xiàguòqīnglóngcāochánshī

ānchánshìnèizuǒyòuzhútíngyōu

yǒuzhīrǎnyánshuígǎnchóu

niǎofēizhēngxiàngchánzàoxiānqiū

fánshǔshìqīngliángsuǒqiú

作者简介

裴迪

裴迪

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裴迪(生卒年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郞。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其思想倾向大抵与王维山水诗相近。《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九首。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