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作

袁陟 〔宋代〕 袁陟

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

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

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

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终作》是北宋诗人袁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从墓地景色写到前来吊唁的友朋,再写到将与他的灵魂朝夕相伴的松月,最后对生前爱听的山泉声表示极大的留恋。全诗抒临终之情,其心态平和,沉静,无一般人临终前的凄凄惶惶,悲悲切切之态,表现了作者峻洁的人格和面对死亡的达观超旷。此一特点是这首诗独特的艺术个性。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青霭(1)千峰(2),悲风万古(3)

无垠的宇宙是一座蓊郁的幽林,茫茫夜色之中悲风永不歇停。

其谁挂宝剑(4)?应有(5)生刍(6)

是谁在我的坟树挂上心爱的宝剑?是谁默默留下那野草的芳馨?

(7)月东方(8),长松半(9)枯。

皎月,永远消失了它的光明,千年的老松也渐渐枯败凋零。

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10)无?

唯有我那鲜美的流泉,空灵、澄净,穿越地层,穿越岩石,久久相伴着我伶俜的心灵。

注释

(1)青霭:浓郁的雾气。

(2)暝:日落天黑,黄昏。

(3)呼:号呼。

(4)挂宝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季札奉命出使,路过徐国。徐君爱其剑,但不好意思开口。季札看出来了,但使命在身,剑不可或缺。等季札完成使命,再过徐国,徐君已亡。季札认为剑早已心许徐君,于是挂剑墓树而去,以示不负友人。后世遂以“挂剑”比喻内心以物许人而不变易。

(5)奠:陈设物品表示哀祭敬悼之意。

(6)生刍:本指新割的青草。《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后汉书徐穉传》:“林宗(郭泰)有母忧,穉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世因称吊丧礼物为生刍,并引申指生死交情。“生刍”语出《诗经·小雅·白驹》:“生当一束,其人如玉。”也是诗人暗喻自己具有玉一般的品质。

(7)皎:洁白,明亮。

(8)陨:坠落。

(9)壑:山沟。

(10)夜台:坟墓。三国魏阮瑀《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晋陆机《挽歌诗》:“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创作背景

《临终作》此诗是袁陟的自挽诗,约写于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汉代丧歌《薤露》《蒿里》之类,多哀伤之情,魏晋缪袭、陶潜等人《挽歌》之类,作达观之语。此诗属于后一传统。诗人临终被病魔折腾而不得不长时地直面死亡,诗人作挽诗与墓文,都是调动意志以作对抗的产物。

拼音版

línzhōngzuò

qīngǎiqiānfēngmíngbēifēngwàn

shuíguàbǎojiànyīngyǒudiànshēngchú

jiǎoyuèdōngfāngyǔnzhǎngsōngbàn

shānquánsuǒàishēngdàotái

作者简介

袁陟

袁陟

北宋诗人

袁陟(生卒年不详),字世弼,号遁翁,南昌(今属江西)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知当涂县,官至太常博士。卒年三十四岁。诗学韦应物。有《遁翁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