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蒙都运、都大、判院以某新建驷马楼落成有日,宠赐佳词,为郡邑之光,辄勉继严韵,以谢万分。
百堞龟城北,江势远连空。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饭长虹。覆以翬飞华宇,载以鱼浮石,守护有神龙。好看发源水,滚滚尽流东。
司马氏,凌云气,盖群公。当年题柱,从此奏赋动天容。果驾轺车使蜀,能致诸蛮臣汉,邛筰道仍通。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
《水调歌头·百堞龟城北》是南宋词人京镗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为桥而作,紧紧围绕“驷马桥”在作文章。上片写桥由粗及精,词人作远观江桥,先绘背影、再描桥姿,宏观写桥极有气势、细处入手更富神韵,语言灵活、视角多变、层次分明,下片独展“驷马”之旨趣,由江桥自然言及登桥之人,高度赞扬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由古励今、卒章显志。全词层次分明,不乏深意,表达了个人荣耀应在为国家、民族尽职尽责中实现。
伏蒙都运、都大、判院以某新建驷马楼落成有日,宠赐佳词,为郡邑之光,辄勉继严韵,以谢万分。
承蒙都运、都大、判院先期祝贺我新建的驷马桥竣工之日在望,厚爱写了优秀的词篇赐给我。诸位的大作为本郡城增添了光彩。我特勉力步诸位后尘,写了这篇和词。深深谢意难以言表,这首词仅仅是其万分之一而已。
百堞(1)龟城(2)北,江(3)势远连空。杠梁(4)济涉(5),浑似(6)溪涧饭长虹。覆以翬(8)飞华宇(9),载以鱼浮(10)石,守护有神龙。好看发源水(11),滚滚尽流东。
雄伟绵长的成都城垣北部,衔接长空的郫江江势源远流长。桥墩如人腿涉水而立,简直像是有虹化为美丈夫,用金瓶汲水而饮。桥上有廊屋覆盖,屋角是华丽的飞檐,负载着桥身的是石块垒成的桥墩,就像有神龙在守护。站在驷马桥上,可以观赏刚发源不久的江水滚滚东流。
司马氏(12),凌云气,盖(13)群公。当年题柱,从此奏赋动天容(14)。果(15)驾轺车(16)使蜀(17),能致(18)诸蛮(19)臣汉(20),邛(21)筰(22)道仍通。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
司马相如气概轩昂,冠盖诸位上公。相如昔年题词,《上林赋》呈上后使武帝动容。武帝果真派相如驾驶轻车出使巴蜀,招致西南各少数民族向汉王朝称臣,汉与邛、笮间已经断绝的道路自此重新畅通。寄语后来的登桥者,希望大家效法司马相如,奋发努力,继承前贤,再建功业。
(1)百堞:形容成都城垣雄伟绵长。堞,城上凹凸状的矮墙。
(2)龟城:成都的别称。
(3)江:指郫江,长江上游的支流,经成都北,折向南,与都江会合。
(4)杠梁:桥。
(5)济涉:徒步过水。
(6)浑似:简直像是。
(7)溪涧饮长虹:“长虹饮溪涧”的倒文。旧题晋陶潜《续搜神记》有虹化为美丈夫,用金瓶汲水而饮的神话传说。
(8)翬:五彩的野山鸡。
(9)华宇:华美的屋檐。
(10)鱼浮:相传古高离国王侍婢生子名日东明,善射箭。国王怕他夺位,要杀他。东明逃亡,用弓击水,鱼鳖浮而为桥,乃得以渡水当上扶馀国的国王。
(11)发源水:自《尚书·禹贡》开始,古人即以为长江发源于蜀中的岷山。
(12)司马氏:谓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相如字长卿,成都人,西汉著名文学家。
(13)盖:压倒。
(14)动天容:使皇帝动容(内心有所激动,因而面部表情发生变化)。
(15)果:果真。
(16)轺车:皇帝派出的使者所乘坐的轻车。
(17)使蜀:出使巴蜀。
(18)致:招来。
(19)诸蛮:指西南各少数民族,蛮是对古代对南方民族的泛称。
(20)臣汉:向汉王朝称臣。
(21)邛:邛都,在今四川西昌东南。
(22)筰:痄都,在今四川,汉源东南。都是汉代西南少数民族统治区。
成都城北旧有一座清远桥,相传即汉代的升仙桥(一作“升迁桥”)。升仙桥南宋时业已破旧,孝宗绍熙十六年(1189年)十二月至十七年四月,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的京镗将其整修一新,改名“驷马桥”,并撰有《驷马桥记》。观该篇小序可知,桥将竣工时,同僚们赋词祝贺,作者遂填此阕以相答谢。可惜,原唱今已失传,只剩下这篇“报李”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