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禽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为恋巴江好,无辞瘴雾蒸。

纵能朝杜宇,可得值苍鹰。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知来有乾鹊,何不向雕陵。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北禽》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北方飞来的鸟儿自喻,虽然自认委屈安居于巴江之地,但还时刻担心苍鹰和暗箭的伤害,又以填海失败、避猎未成的精卫鸟和秋雁表现作者怀抱理想、风节耿耿,洋溢着坚忍不屈的精神。全诗比喻巧妙,用典贴切,即鸟即人,物我一体,为咏物之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为恋巴江好,无辞(2)雾蒸。

温暖的巴江是这样的美丽迷人,我在身旁不惧四季风霜岂怕岚烟瘴雾薰蒸。

纵能(3)杜宇(4),可得值苍鹰(5)

即使我能实现美好的愿望,去朝拜蜀帝杜字,又怎么愿意逢着凶猛的苍鹰?

石小虚填海(6),芦(7)未破(8)

精卫不停地投掷小石,妄想把大海填平,大雁含着尖锐的芦苇也难逃弓箭的伤损。

知来有乾鹊(9),何不向雕陵(10)

我正向那知来不知往的乾鹊,为什么不脱身远遁由南向北飞到雕陵?

注释

(1)北禽:北来的飞鸟。

(2)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3)朝:朝拜。

(4)杜宇:即杜鹃鸟,传说杜宇本是古蜀国的国君,失国而死,化为杜鹃。

(5)苍鹰:性凶恶的猛禽,搏杀小鸟为食。此处代指严酷凶恶的人。

(6)填海:指炎帝之女,因游东海淹死,化为精卫,经常衔西山木一石去填东海之事。后常以“精卫填海”喻人意志坚定不移。

(7)铦:锋利。

(8)矰:一种用丝绳系住以便于射飞鸟的短箭。

(9)乾鹊:传说中筑巢只取树梢枝而不取堕地桂的鹊。此处意指奋力进取,不甘屈居人下的人。

(10)雕陵:地名。《庄子》载庄周在雕陵一带游赏,曾目睹一异鹊自南方来。

创作背景

诗人于大中五年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邪来到梓州,奉命到西川推狱,至成都,见闻蜀中除跟吐蕃和党项之间的民族纠纷外,还爆发了蓬果二州的农民起义,知道这里并不是王道乐土,而且处处充满杀机。一看法很适当。于个人而言,李商隐一生,文名早著,而仕途多蹇,东西飘泊,寄食幕府,无非是有赖于幕主对他的赏识;无奈时逢乱世,小人当道,在梓州幕以前,有好几次的幕府生涯,都是由于那些幕主,或去世,或被贬,而连累到自己之被逼免职。这样的生活,他早已过惯了。可以说,无论到何地任职,他都会充满了一种忧谗畏讥的心理;但谗虽可忧,却不可避;讥虽可畏,却也难防,这么一来,诗人竟是连明说的勇气都没有了。《北禽》这首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拼音版

běiqín

wèiliànjiānghǎozhàngzhēng

zòngnéngcháozhícāngyīng

shíxiǎotiánhǎixiānwèizēng

zhīláiyǒugānquèxiàngdiāolíng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