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早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这首诗设喻新奇巧妙,结构严整,感情真挚,格调高远。
岁落众芳歇(1),时当大火(2)流。
随着岁月的流逝,美丽的花儿都凋谢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动的时候,一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时候。
霜威出塞(3)早,云色渡河秋(4)。
这时塞外就已经升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5)楼。
看到这边城的月亮,我梦想回到安陆家中。
思归若汾水(6),无日不悠悠。
我对于家乡的思念,就像长长的汾水一样没有尽头,没有一天心里不充满相思之愁。
(1)岁落众芳歇: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2)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
(3)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
(4)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5)故国:家乡。当时李白家在湖北安陆。
(6)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
《太原早秋》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故有怀归之意。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怀乡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