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蓼萧

诗经 〔先秦〕 诗经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小雅·蓼萧》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全诗四章,每章六句,都以蓼萧沾露起兴,通篇表现对君子的祝颂之情,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3)(4)(5)(6)兮。既见君子,我心(7)兮。(8)笑语兮,是以有誉处(9)兮。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晶晶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我的心情真舒畅。一边宴饮边谈笑,因此大家喜洋洋。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10)。既见君子,为龙为光(11)。其德不爽(12),寿考不忘(13)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感到恩宠又荣光。您的德行洁无瑕,祝您长寿永无疆。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14)。既见君子,孔燕(15)岂弟(16)宜兄宜弟(17)令德(18)寿岂。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快乐非常心悦畅。如同兄弟情意浓,美德无瑕寿且长。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19)。既见君子,鞗革(20)冲冲(21)和鸾(22)雍雍,万福(24)(25)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浓。既已见到周天子,精致马勒饰黄铜。銮铃悦耳响叮当,万般福祉归圣躬。

注释

(1)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2)蓼:长而大的样子。

(3)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4)斯:语气词,犹“兮”。

(5)零:滴落。

(6)湑:湑然,萧上露貌。即叶子上沾着水珠。

(7)写:舒畅。

(8)燕:通“宴”,宴饮。

(9)誉处:安乐愉悦。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乐也。

(10)瀼瀼:露繁貌,露水很多。

(11)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喜其德之辞。龙,古“宠”字。

(12)不爽:不差。

(13)不忘:没有止期。忘,“止”的假借。

(14)泥泥:露濡貌,露水很重。

(15)孔燕:非常安详。

(16)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7)宜兄宜弟:形容关系和睦,犹如兄弟。宜,适宜。

(18)令德:美德。

(19)浓浓:同“瀼瀼”,露盛多貌。

(20)鞗革:鞗,辔头;革,马辔所余而垂者也。

(21)冲冲:饰物下垂貌。

(22)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皆诸侯车马之饰也。《小雅·庭燎》亦以君子目诸侯,而称其鸾旗之美,正此类也。

(23)雝雝:和谐的铜铃声。

(24)攸:所。

(25)同:会聚。

创作背景

《小雅·蓼萧》当为诸侯朝见周天子时歌颂天子的诗歌。《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西周初年,国势昌盛,诸侯纷纷来朝,表示归附。周王也设宴招待,此诗就是在宴会上歌颂周王的乐歌。

拼音版

xiǎo··xiāo

xiāolíngjiànjūnxīnxiěyànxiàoshìyǒuchǔ

xiāolíngrángrángjiànjūnwéichǒngwéiguāngshuǎngshòu寿kǎowàng

xiāolíngjiànjūnkǒngyànkǎixiōnglìngshòu寿kǎi

xiāolíngnóngnóngjiànjūntiáochōngchōngluányōngyōngwànyōutóng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