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籙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慷慨激昂;下片抒发现实感慨,写出南渡后的壮心抱负和落寞处境,于诙谐深沉中流露出牢骚悲愤,心伤透骨,沉郁苍凉。全词两片对比强烈,情绪跳荡明显,而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壮岁旌旗拥万夫(3),锦襜突骑渡江初(4)。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燕兵夜娖银胡籙(5) ,汉箭朝飞金仆姑(6)。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7)。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8),换得东家种树书(9)。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1)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3)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壮岁,少壮之时。锦襜:锦制的衬托马鞍的坐垫。
(4)锦襜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率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5)燕兵夜娖银胡籙: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䩮(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6)金仆姑:箭名。泛指良箭。
(7)髭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8)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9)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