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逾的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鸟有偿冤(4)者,终年抱寸诚(5)。
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口衔山石细,心望(6)海波平。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渺渺(7)功难见(8),区区(9)命已轻(10)。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皆讥造次(11),我独赏专精(12)。
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
岂计(13)休无日(14),惟应尽此生。
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何惭刺客传(15),不著(16)报雠(17)名。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1)学:仿效。
(2)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
(3)精卫:鸟名。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4)偿冤:报仇。
(5)寸诚:寸心,决心。
(6)心望:希望。
(7)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8)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看见。
(9)区区:小小的。
(10)命已轻:性命轻微。
(11)造次:荒唐可笑。
(12)专精:精诚专一。
(13)计:考虑。
(14)休无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15)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16)不著:没有记载。
(17)雠:同“仇”。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省试(礼部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衔石填海》。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了试题名,有所感,仿效作了《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