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螽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先民为祈求多子而唱的一首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绘螽斯的翅膀及其飞翔的声音,后两句颂祝多子多孙。此诗以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为特色,锤炼整齐,音韵铿锵。
螽斯(1)羽,诜诜(2)兮。宜(3)尔(4)子孙,振振(5)兮。
螽斯扇动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螽斯羽,薨薨(6)兮。宜尔子孙,绳绳(7)兮。
螽斯扇动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螽斯羽,揖揖(8)兮。宜尔子孙,蛰蛰(9)兮。
螽斯扇动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1)螽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即蝗虫。一说“斯”为“之”意。
(2)诜诜:同“莘莘”,众多的样子;一说和顺的响声。
(3)宜:多。
(4)尔:你。
(5)振振:茂盛的样子。
(6)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7)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一说戒惧。
(8)揖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9)蛰蛰:群聚而和谐欢乐的样子,一说安静群居的样子。
《周南·螽斯》当是古人在婚礼上祝愿新人多子多孙的祝福曲。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早在传说时期的尧舜时代就已深入人心。在远古,生活资源极其匮乏,人类时刻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生存威胁,天灾人祸不断,各氏族部落急需扩大自身的人口规模,因而生殖就成了当时的头等大事。由于螽斯这种昆虫繁殖力极强,所以,诗人把它编进诗中,用以祝颂人多子多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