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京口范南伯家文官花。花先白,次绿,次绯,次紫。唐会要载学士院有之
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算风流未减,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水龙吟·倚栏看碧成朱》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范南伯家文官花的。文、词的上片主要写文官花的颜色多变及其原因,词的下片写对文官花的告诫和对范南伯的同情。全词词语极婉而情极痛,感人之至。
寄题京口范南伯家文官花。花先白,次绿,次绯,次紫。唐会要载学士院有之
倚栏看碧成朱(1),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2),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3),有多少,凄凉恨。
身倚栏杆,看碧绿的山色转为丹红,在悠然之间就褪却了香袍的脂粉而成熟起来。上林苑选美一样选上的,忙匆匆的又换掉了由紫云润色的衣裳。枉费了多少个春天啊,从早到晚的又是薰又是染,花儿都为此凋零了。可笑那些庸常的桃花李花,尽管乱涂乱抹地打扮自己,最后还是留下无限的凄凉。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4)。白发怜君(5),儒冠曾误(6),平生官冷(7)。算风流未减,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且与那些流莺说去吧,切记世间的荣华与富贵,最容易消散而难以保全完整。人世间的得意,就像那自然界的花儿,尽管也有千红百紫的时候,可是转眼之间就到了尽头。白头老人的时候回想平生,是年轻时的少年意气耽误了自己,官场冷酷与无情。如果风流的禀性还没有磨灭,那么就尽情地欢娱在酒中吧,要问人生的意义,那就去看那一年又一年的花枝吧。
(1)看碧成朱: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2)上林高选:《三辅黄图》卷四《苑囿》:“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异。”
(3)东涂西抹:《唐摭言》卷三:“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辗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4)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唐诗纪事》卷三十五:“孟郊及第,有诗曰:‘……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
(5)白发怜君:苏轼《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诗:“白发怜君略相似,青山许我定相从。”
(6)儒冠曾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诗:“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7)平生官冷: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按:范氏一生唯曾任卢溪令及公安令,官终忠训郎,详见刘宰《漫塘集·故公安范大夫行述》。
《水龙吟·倚栏看碧成朱》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范南伯家文官花的。文官花,又名弄色芙蓉、三弄芙蓉,因其花色递变与宋朝文官晋阶所著之官袍色相应,故称。
词的上阕主要写文官花的颜色多变及其原因。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说:“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倚栏”二句反用其意,言凭倚画栏观赏文官花,初看碧绿,转眼变为朱红色,而白色花苞也不经意地褪了色。两句之中,写出了该花由粉(白)变碧(绿)再变为朱(红)的变化,且造语自然,可谓健笔。“上林”三句写其由红变紫。上林,这里指翰林院。“紫云衣润”,言其变为紫色。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白、绿、红三色,意象很密;而“上林”三句则用三句词写了一种紫色,而意象极疏,一疏一密,相得益彰,可知此词深得疏密相间之旨。“几许”三句另辟一境,探寻其颜色多变的原因。“春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又可指人。言文官花之所以粉、碧、绯(红)、紫见于一日之间,变态尤异于腰金紫,是春风“朝薰暮染”的结果,也是种花者精心培育的结果,这种解释虽然还没揭示出此花“变态”的真正原因,但在当时的科学还欠发达的条件下,也许只能如此解释。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卷二十七》引王元之《海仙花赋序》说:“予视其花”,未开如海棠,既开如文瓜,而繁丽袅弱过之。”又说“好事者作花谱,以海棠为花中神仙,予视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因名海仙花。故“笑旧家”三句,指出桃李虽“东涂西抹”,强作艳丽,也不及文官花“繁丽袅弱”之风韵,为其在花谱中争得一席之地。
词的下阕写对文官花的告诫和对范南伯的同情。其中前五句写告诫之意。“拟倩”二句言花之荣华“易消难整”,而借流莺之口“说与”,用笔极婉。朱熹《春日》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而“人间”三句则反用朱诗,言万紫千红虽然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犹如“人间得意”之事,然而“转头春尽”,“人间得意”也将随着“春尽”而消失。这既是对文官花的忠告,又巧妙地引出了对范南伯“官冷”的惋惜之意。“白发”六句向范南伯致意。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范南伯曾赋诗谓:“伊人固可笑,历落复奇嶔。略无资身策,而有忧世心”,可知南伯确为儒者。刘宰《范大夫行述》说:“公治官犹家,抚民若子,人思之至今”,仅做了两任县令,便不得不弃官家居,故作者以“儒冠曾误,平生官冷”惜之。据刘宰说:“公岁晚居贫而好客,客至辄饬家人趣治具,无则典衣继之,须尽乃白”,仍保持中原豪杰的本色,所以作者在结尾三句中谓其“风流未减”,但“年年醉里,把花枝问”,这虽然表示出他对花的爱恋,但晚景之凄凉,心绪之愁苦,也就可想而知。
《水龙吟·倚栏看碧成朱》全词词语极婉而情极痛,感人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