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崇宁二年(1103)冬诗人离开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武昌)时。前四句叙述自己无辜遭贬被迫赴任之事,中有愤慨之意;五六句写故旧亲友追送,“杯盘泻浊清”五字见真情;末两句是作者对亲友的答谢辞。全诗语言平易流畅,用典较少,语意凄恻,感情真切朴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接淅(5)报官府,(6)王事(7)(8)

来不及将生米煮熟就要前往官府报到,岂敢违抗帝王规定的行程。

宵征江夏县(9)睡起汉阳城(10)

只好连夜从武昌县出发,一觉睡醒后就己经来到了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11),杯盘泻浊清(12)

劳烦邻居乡亲殷勤地前来为我送行,杯盘不小心洒下清冽的美酒。

袛应瘴乡(13)(14),难(15)故人情。

我真应该在蛮瘴之乡终老,只担心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乡亲的深情厚谊。

注释

(1)鄂渚: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

(2)汉阳:今属湖北武汉。

(3)亲旧:犹亲故。

(4)短句:古代的七言诗歌,人们习惯称长句,五言则为短句。

(5)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淅,淘过的米。

(6)敢:岂敢。

(7)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8)程:期限。

(9)宵征江夏县: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江夏县,即武昌,鄂州的治所。

(10)睡起汉阳城:是说待到天亮的时候,已泊舟对岸的汉阳了。

(11)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

(12)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13)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今广西宜山)。

(14)老:终老,到老死去。

(15)答:这里指报答之意。

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此诗是黄庭坚晚年从鄂州贬往宜州时所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在沙市寓居,直到冬天过去。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移至鄂州寓居。后又被贬去瘴疠之地的宜州。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晚,时值严冬,诗人乘船赴贬所,写下了这首律诗。

拼音版

shíèryuèshíjiǔzhōngèzhǔxiǎohànyángqīnjiùxiéjiǔzhuīsòngliáowèiduǎn

jiēbàoguāngǎnwéiwángshìchéng

xiāozhēngjiāngxiàxiànshuìhànyángchéng

línfánzhuīsòngbēipánxièzhuóqīng

yīngzhàngxiānglǎonánrénqíng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