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见逝去长辈旧题而引起无限感怆,刻划黄注傲岸之性、洋溢之才,感慨贵重之物不为人识,栋梁之材不为世用,颂祖以励志,借古以讽今。全诗笔力极重,悼情沉痛而奇气横出,对仗工稳且深刻沉着,洵为山谷名篇。
壮气南山(1)若可排,今为野马(2)与尘埃。
他当年的壮气豪情,真有力排南山之势,但现在一切都成了飘浮在太空中的尘埃。
清谈(3)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他清谈高论,下笔作文,洋洋万字,睥睨世人,举觞痛饮,一尽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4)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在当世,贵重的周鼎还不如一把瓦壶的价值,要知道,大樟树原来可是栋梁之材啊!
眷然(5)挥涕(6)方城路,冠盖(7)当年向此来。
我无限眷怀地流泪,在方城路上,当年衣冠之士乘着车子就是向着这儿来的。
(1)南山:终南山。
(2)野马:指春日野外林泽中的雾气,蒸腾如奔马,故名。
(3)清谈:清雅深刻、不囿于私利的谈吐。
(4)康瓠:破瓦壶。
(5)眷然:顾念难舍貌。
(6)涕:眼泪。
(7)冠盖:礼帽和车盖,古代官吏的眼饰和车乘,借指士大夫。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春天,黄庭坚从北京至邓州(今属河南),经方城,写下了这首追思其七叔祖的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