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了纳兰性德出使边塞的途中思乡之情,语近情遥,含思隽永,层层转折,逐次深入,深婉动人。
雁帖(2)寒云次第(3)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4)时。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人杳杳(5),思依依(6),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7)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1)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2)帖:即贴,靠近,贴近。
(3)次第:依次。刘禹锡《秋江晚泊》:“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4)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5)杳杳:渺无音讯的样子。
(6)依依:恋恋不舍。
(7)扫黛:扫眉,即画眉。古代女子以黛描画,这里指闺中妻子。
纳兰性德的这首《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具体写于何时,尚待考证,但是从内容来看,应当是词人在出行途中所写的思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