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瞬息浮生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一般指《沁园春·瞬息浮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之词。词人立足现实,追忆妻子生前,以梦境与实境相比照,以梦中与梦后相映衬,描写了夫妻生前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相思和自己内心的无比凄凉。全词感情真挚,哀婉缠绵,悱恻动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丁巳重阳的前三个晚上,梦见亡妇妆着素淡身穿素服,执手哽咽。亡妇所说的话太多,无法复述下来,但是临别的时候她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亡妇从来没有学过写诗,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话。醒来后有感做出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1),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2)一转,未许端详。

浮生匆匆而过,瞬息即逝。回思过往,怎么能够遗忘?记得当年,绣塌闲时,相与赌书泼茶,吹花嚼蕊,并于雕栏曲处,同倚斜阳。而今,梦好难留,先时的吟咏,没有办法继续,只能更深之时,痛哭一场。梦醒之后,一阵朔风,音容俱逝,已不允许仔细端详。

重寻碧落(3)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4),翻惊摇落(5),减尽荀衣(6)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7),谱出回肠(8)

碧落、黄泉、山下追寻,两处茫茫皆不见踪影。经过一夜辗转,明朝起身,料想你的短发,一定给添秋霜。即便是天上人间,阴阳阻隔,但尘缘未了,未亡人的思议也还是不能中断。在每一个曾经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刻,春花与秋叶,都将触动我的愁思。只可惜,情意殷切,形容憔悴,荀令于今已无复往日的风采。这时候,悠扬的笛声从临院传来,凄厉幽怨,一声声荡气回肠,让人难以忍受。

注释

(1)红雨:喻落花。

(2)灵飙:灵峰。《宋史·乐志十》:“后只格思,灵飙肃然。”

(3)碧落:天空,青天。

(4)绸缪:缠绵的情缘。

(5)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

(6)荀衣:指荀令衣香。此处用以自喻,谓其形容憔悴,丰神不再。

(7)邻笛:悲邻笛之意。

(8)回肠: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如肠之来回蠕动。唐彦谦《春阴》:“一寸回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此用以表示怀旧伤逝、闻笛而悲之意。

创作背景

《沁园春·瞬息浮生》这首词写于纳兰的妻子卢氏去世的那一年即康熙十六年(1677)。这一年重阳节前三天的夜晚,词人在梦中与亡妻相会,两人相对哽咽,说了许多思念之语。但是,梦境虽美,终究也是一场空幻。醒来之后只会让痛苦进一步加深,于是在感慨无奈之下,词人又提起笔来,写下这首词。

拼音版

qìnyuánchūn··shùnshēng

shùnshēngmìnghuáizěnwàngxiùxiánshíbìngchuīhóngdiāolánchùtóngxiéyángmènghǎonánliúshīcányínggēngshēnchángróngzàizhǐlíngbiāozhuǎnwèiduānxiáng

chóngxúnluòmángmángliàoduǎnzhāoláidìngyǒushuāngbiàn便rénjiāntiānshàngchényuánwèiduànchūnhuāqiūchùháishāngjiéchóumóufānjīngyáoluòjiǎnjìnxúnzuóxiāngzhēnnàiqiànshēngshēnglínchūhuícháng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