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山一程,水一程(1),身向榆关(2)那畔(3)行,夜深千帐灯(4)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5)(6)碎乡心梦不成,故园(7)此声(8)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

(1)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程:道路、路程。

(2)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3)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4)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5)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6)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7)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长相思·山一程》这首词。

拼音版

chángxiāng··shānchéng

shānchéngshuǐchéngshēnxiàngguānpànxíngshēnqiānzhàngdēng

fēnggēngxuěgēngguōsuìxiāngxīnmèngchéngyuánshēng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