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颔联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颈联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尾联两句,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全诗愤慨凄凉,将与挚友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表现得十分感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十年憔悴(3)秦京(4),谁料(5)岭外(6)行。

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

伏波(7)故道(8)风烟(9)在,翁仲遗墟(10)草树平(11)

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

直以慵疏(12)招物议(13),休将文字(14)(15)时名(16)

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17)

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注释

(1)衡阳:在衡山之南。

(2)梦得: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字梦得。柳宗元好友。

(3)十年憔悴:指被贬十年的屈辱与痛苦生活。憔悴:面貌惨淡,亦指艰难困苦。

(4)秦京:秦都咸阳,此处代指唐都长安。唐宋之问《早发韶州》诗:“绿树秦京道,青云洛水桥。”

(5)翻:反而。

(6)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后汉书·顺帝纪》:“九真太守祝良、交阯刺史张乔慰诱日南叛蛮,降之,岭外平。”唐高适《送柴司户之岭外》诗:“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

(7)伏波:汉将军名号。东汉马援曾受封为伏波将军,此即指马援。

(8)故道:指“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

(9)风烟:风云雾霭。

(10)翁仲遗墟:指伏波故道上的汉魏古墓。翁仲:秦时巨人,秦始皇曾铸金人以像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

(11)草树平:即草与树平,表示非常荒凉。

(12)慵疏:懒散粗疏,这是托词,其实是说不愿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

(13)招物议:遭到某些人的批评指责。物议:众人的议论。

(14)文字:指诗文。

(15)占:占有。

(16)时名:当时的名声。刘禹锡被贬官十年回到长安以后曾写诗嘲讽新贵,其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两句,讽喻多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出长安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由于“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这是其再次被贬官的原因之一。

(17)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李陵赠别苏武的诗中有“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此处意思是说,“垂泪千行”就可“濯缨”,所以不用像李陵、苏武分别时那样到河中去“濯长缨”了。临河:去河边。濯缨:洗缨。缨:系冠的丝带。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二月,二人分别从永州、朗州回到长安,谁知不到一个月,却被外放至更为荒僻的远州任职。是年三月,二人打点行装,携家带口,又一次踏上南下之路。分手之后,相互写诗酬答,共六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为第一首。

拼音版

héngyángmèngfēnzèngbié

shíniánqiáocuìdàoqínjīngshuíliàofānwéilǐngwàixíng

dàofēngyānzàiwēngzhòngcǎoshùpíng

zhíyōngshūzhāoxiūjiāngwénzhànshímíng

jīnzhāoyònglínbiéchuílèiqiānhángbiàn便zhuóyīng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