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

杨维桢 〔元代〕 杨维桢

平时诡语难为信,醉后微言却近真。

昨夜寄将双豆蔻,始知的的为东邻。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的信》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女子对其恋人平日的海誓山盟并不十分相信,但听到他酒后所吐露的真言,望着昨夜他送来两朵含苞待放的豆蔻,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表现出了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无邪少女的神态和心灵。全诗写得活泼生动,充满民歌气息,且颇有意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平时诡语(2)难为信,醉后微言(3)却近真。

平时所讲的话,有捉摸不透的不着实感,一次醉后呓语中,方才摸着了他的真实心绪。

昨夜寄将双豆蔻(4),始知的的(5)东邻(6)

原来他昨夜送来的两朵豆蔻花,是有明确含义的,自己的的确确是他的意中人啊。

注释

(1)的:确实,的确。宋、元人表达这类意思时常说“的实”、“的确”、“的一确二”。的,也可作衬词用,无意义,此类词还有“的也”、“的这”。

(2)诡语:假话。

(3)微言:原指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词。这里指醉后呓语,或悄悄话。

(4)豆蔻: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草果,品种很多。红豆蔻产于中国南方。人们常称其花未全开者为含胎花,意思是怀妊之身。古诗中常以它比喻未嫁少女。

(5)的的:原意是形容鲜明的样子。汉·刘安等《淮南子·说林训》:“的的者获,提提者射。”注:“的的,明也,为众所见,故获。”此处的意思是明白,明确。

(6)东邻:战国时楚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君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后遂皆以东家子或东邻子指美女。

创作背景

《的信》此诗是杨维桢《续奁集二十咏》中的一篇,是诗人歌咏少女的恋情之作。“续奁即是续《香奁集》之意”,据传,《香奁集》问世之后,曾受到文坛某些人的指责,有的斥之为“丽而无骨”(《彦周词话》),有的贬之为“皆裾裙脂粉之语”(《沧浪诗话》)。在他们看来,这些吟咏风花雪月的文字,难登大雅之堂。杨维桢却唱出一支反调:“自是玉台新句好,风流无后数香奁”(《冶春口号》)不但为《香奁集》大唱赞歌,还创作了一些爱情诗,并题名为《续奁集》。

拼音版

xìn

píngshíguǐnánwèixìnzuìhòuwēiyánquèjìnzhēn

zuójiāngshuāngdòukòushǐzhīwèidōnglín

作者简介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铁笛道人,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历任天台县尹、钱清场盐司、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等。元末遇兵乱,隐居富春山、钱塘、松江等地。诗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时称“铁崖体”。有《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丽则遗音》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