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苏轼 〔宋代〕 苏轼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暮冬时节,女主人公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下片写女主人公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 全词通过现实与回忆、景物与人情、回环与强化、直写与烘托等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表现出闺中少妇严寒思念郎君的愁恨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雪花飞暖融香颊(4)。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已结子的梅子熟时,我们离别。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梅花迟开了,我愁的恨的是他还不归来。

注释

(1)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子夜歌”“梅花句”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2)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

(3)闺怨:闺中女子所抒的愁怨。

(4)香颊:少妇的香脸。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他以“菩萨蛮”词调作《回文四时闺怨》以解脱。这首《菩萨蛮·回文冬闺怨》即为其中之一。

文学赏析

上片,用烘托的笔法,写少妇暮冬时节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的威胁,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将阻碍爱情的原因归怨于一种客观事物的表达手法,人们称之为「移恨于物」。「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点明盼望郎君的时令、气氛与环境。漫天飞雪扑面来,反觉雪暖了脸,脸融了雪。冷就是冷,雪就是雪。冷、雪不可变暖,这纯属于一种心理变化。雪有人情,人有真理,物随人变。「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直议少妇穿着单衣,冒着严寒而不动摇的坚贞如一的精神。一「欺」,一「任」,辩证地烘托了少妇铮铮贞骨的爱情。

下片,以回忆与推进相结合的手法,深一层地展示少妇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忆起甜蜜的岁月,美好的离别。「梅子」不仅表明少妇与郎君离别的时令,更重要的象征着他们高洁的爱情与青春。「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再透过一层,道出了少妇此时此地难言之隐痛。只要你归,我不嫌梅花开晚了我最大的愁恨则是梅花开了,果子结了,你还是不回到我的身边。「恨」中饱含几分真情,「恨」中平添几分情趣。可谓牵肠挂肚,刻骨铭心,「恨」思绵绵无尽期。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全词,通过现实与回忆、景物与人情、回环与强化、直写与烘托等相结合的手法,将一位痴心的少妇思念郎君又不能如愿从而产生的愁「恨」推向了高潮。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