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

张九龄 〔唐代〕 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春江晚景》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颈联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江林多秀发(1),云日复相鲜(2)

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征路(3)逢此,春心(4)渺然(5)

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兴来只自(6)得,佳处(7)莫能传。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薄暮(8)津亭(9)下,余花(10)客船(11)

黄昏时分,渡口边的驿亭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飘落的花瓣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注释

(1)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

(2)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3)那:同「哪」。

(4)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一作「乡」。

(5)渺然:幽远貌,犹眇绵之意。「渺」一作「眇」。

(6)只自:副词。犹言独自。

(7)佳处:一作「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8)薄暮:黄昏时分。

(9)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10)余花:残花。

(11)客船:旅客乘坐的船;运载旅客的船。

创作背景

《春江晚景》此诗即为作者观景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

拼音版

chūnjiāngwǎnjǐng

jiānglínduōxiùyúnxiāngxiān

zhēngféngchūnxīnmiǎorán

xìngláizhǐjiāchùnéngchuán

jīntíngxiàhuāmǎnchuán

作者简介

张九龄

张九龄

唐朝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