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颈联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江林多秀发(1),云日复相鲜(2)。
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征路那(3)逢此,春心(4)益渺然(5)。
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兴来只自(6)得,佳处(7)莫能传。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薄暮(8)津亭(9)下,余花(10)满客船(11)。
黄昏时分,渡口边的驿亭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飘落的花瓣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1)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
(2)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3)那:同「哪」。
(4)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一作「乡」。
(5)渺然:幽远貌,犹眇绵之意。「渺」一作「眇」。
(6)只自:副词。犹言独自。
(7)佳处:一作「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8)薄暮:黄昏时分。
(9)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10)余花:残花。
(11)客船:旅客乘坐的船;运载旅客的船。
《春江晚景》此诗即为作者观景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