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唐代〕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魏大从军》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匈奴犹未灭(1)魏绛(2)(3)从戎(4)

匈奴还没有被灭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从军保卫边疆。

怅别(5)三河道(6),言追六郡雄(7)

在三河道与友人分别,心里有些怅惘;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

雁山(8)横代北(9)狐塞(10)云中(11)

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远远连接云中郡。

勿使燕然(12)上,(13)留汉将功。

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注释

(1)匈奴犹未灭:使用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犹:还。

(2)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3)复:又。

(4)从戎:投军。戎(róng):兵器,武器。

(5)怅别:充满惆怅地离别。

(6)三河道: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

(7)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8)雁山: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

(9)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

(10)狐塞:飞狐塞的省称。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

(11)云中:云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12)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

(13)惟:只。

创作背景

《送魏大从军》此诗作于武则天当政年间,是诗人在长安任职期间所作,时间大约在垂拱(唐睿宗年号,685—688年)前后。

拼音版

sòngwèicóngjūn

xiōngyóuwèimièwèijiàngcóngróng

chàngbiésāndàoyánzhuīliùjùnxióng

yànshānhéngdàiběisàijiēyúnzhōng

shǐ使yānránshàngwéiliúhànjiànggōng

作者简介

陈子昂

陈子昂(诗骨)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