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看似写鹦鹉,实际上写的是那些被达官贵人养在家里的歌姬。诗中通过描写鹦鹉的被困笼中,表达了对受压抑的歌妓的同情,并写出她们要求自由解放的愿望,表现了诗人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陇西(1)鹦鹉到江东(2),养得经年(3)嘴渐红(4)。
陇西的鹦鹉被带到江东,养了几年后嘴渐渐变红了。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怕它飞走先剪短它的翅膀,每次给它喂食时才暂时开一下笼门。
人怜(5)巧语(6)情虽重,鸟(7)忆高飞意(8)不同。
人爱惜它嘴巧感情虽重,鸟却想高飞与人的想法不同。
应似朱门(9)歌舞妓(10),深藏牢(11)闭后房中。
它很像那富贵人家的歌女舞女,总是被深藏禁闭在后房中。
(1)陇西:泛指甘肃一带。陇西盛产鹦鹉,唐皮日休《哀陇民》诗云:“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陇,即陇山,横亘于陕西甘肃交界处。
(2)江东:即江南。
(3)经年:一年以后,或多年以后。
(4)嘴渐红:鹦鹉小的时候嘴不红,长大后,逐渐变成红色。
(5)怜:爱惜。
(6)巧语:指学会人说话。
(7)鸟:指鹦鹉。
(8)意:心思,志向。
(9)朱门:指富贵人家。因这些人家的大门都是用朱漆涂饰的,故称朱门。
(10)歌舞妓:指富贵人家蓄养的歌伎舞女。
(11)牢:束缚。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这首诗就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很是关心百姓的疾苦,并在自己职权之内给予百姓之益助。但现实始终是现实,个人力量终究有限,有些事无法改变,他很苦恼,也很无奈,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