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歌咏的是十一月中旬就已经迎风怒放的早梅,即名为咏梅,实为抒怀,借早梅写照自己早慧、早名而却因此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去贡献自己才学的坎坷不遇的身世。咏物中暗寓抒情,不即不离,若即若离。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匝路(1)亭亭(2)艳,非时(3)裛裛(4)香。

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素娥(5)惟与(6)月,青女(7)不饶霜。

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赠远虚盈手(8)伤离(9)(10)断肠。

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为谁成早秀(11)?不(12)作年芳(13)

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注释

(1)匝路:围绕着路。

(2)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

(3)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

(4)裛裛:气味郁盛的样子。

(5)素娥:嫦娥。

(6)惟与:只给。

(7)青女:霜神。

(8)赠远虚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虚,空;盈手,满手。

(9)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

(10)适:正。

(11)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12)待:等待。

(13)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创作背景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这首咏物写于何年,诸说不一,可能是诗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请为书记,入蜀时所作。他的《韩冬郎即席二首》,有“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冬雪到时春”句。作者赴蜀,在这年冬天,有《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这首诗或者是在这年所作。

拼音版

shíyuèzhōngxúnzhìfēngjièjiànméihuā

tíngtíngyànfēishíxiāng

éwéiyuèqīngráoshuāng

zèngyuǎnyíngshǒushāngshìduàncháng

wèishuíchéngzǎoxiùdàizuòniánfāng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