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滪堆

杜甫 〔唐代〕 杜甫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滟滪堆》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作过瞿塘峡滟滪堆时所作的怀古诗,首联两句开门见山,将滟滪堆高大之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尾联两句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巨积(1)水中央,江寒出水(2)长。

在瞿塘峡那湍流之中,巍然立着一堆巨石。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很高。

沉牛(3)答云雨,如马(4)舟航(5)

把牛沉于水中,以祭山林川泽。即使得到保护,在滟滪堆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

天意存倾覆(6)神功(7)混茫(8)

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倾覆危险,于是造物神功设此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

干戈(9)连解缆,行止忆垂堂(10)

把系船的缆绳解开。因靠近堂屋的屋檐之下,堂屋屋檐檐瓦坠落可能会伤到人。

注释

(1)巨积:谓物品成堆。

(2)出水:出自水中。

(3)沉牛:亦作“沈牛”。 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

(4)如马:形容滟滪堆之大。

(5)舟航:行船。

(6)倾覆:倒塌;翻倒。

(7)神功:神灵的功力。

(8)混茫:亦作“混芒”,指广大无边的境界。

(9)干戈:指战争。

(10)垂堂:靠近堂屋檐下。

创作背景

杜甫在寓居成都时,得到好友严武的照顾。而严武去世后,也不得不离开成都,离开寄居已久的草堂,再次过着漂泊的生活。杜甫沿长江顺流东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奉节,也就是当时的夔州。《滟滪堆》本诗就是过瞿塘峡滟滪堆时,触景生情所作。

拼音版

yànduī

shuǐzhōngyāngjiānghánchūshuǐcháng

chénniúyúnjièzhōuháng

tiāncúnqīngshéngōngjiēhùnmáng

gānliánjiělǎnxíngzhǐchuítáng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