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滪堆》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作过瞿塘峡滟滪堆时所作的怀古诗,首联两句开门见山,将滟滪堆高大之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尾联两句以“忆垂堂”为结,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巨积(1)水中央,江寒出水(2)长。
在瞿塘峡那湍流之中,巍然立着一堆巨石。到了江寒水浅之时,巨石出水很高。
沉牛(3)答云雨,如马(4)戒舟航(5)。
把牛沉于水中,以祭山林川泽。即使得到保护,在滟滪堆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
天意存倾覆(6),神功(7)接混茫(8)。
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倾覆危险,于是造物神功设此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
干戈(9)连解缆,行止忆垂堂(10)。
把系船的缆绳解开。因靠近堂屋的屋檐之下,堂屋屋檐檐瓦坠落可能会伤到人。
(1)巨积:谓物品成堆。
(2)出水:出自水中。
(3)沉牛:亦作“沈牛”。 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
(4)如马:形容滟滪堆之大。
(5)舟航:行船。
(6)倾覆:倒塌;翻倒。
(7)神功:神灵的功力。
(8)混茫:亦作“混芒”,指广大无边的境界。
(9)干戈:指战争。
(10)垂堂:靠近堂屋檐下。
杜甫在寓居成都时,得到好友严武的照顾。而严武去世后,也不得不离开成都,离开寄居已久的草堂,再次过着漂泊的生活。杜甫沿长江顺流东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奉节,也就是当时的夔州。《滟滪堆》本诗就是过瞿塘峡滟滪堆时,触景生情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