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诗人秋夜失眠,叙述客居梓州的艰难处境及思亲之情。首联点题,“何曾”、“’不肯”四字领起,写出客夜漫漫、报转难眠之状。颔联写客夜失眠所见之景,形象逼真。颈联正面写出作客未归之故,自叹分计拙途穷。尾联以寄书家人、诉说苦衷作结。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擎,意境清幽,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客睡何曾著(1),秋天不肯明(2)。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卷帘残月(3)影,高枕(4)远江声。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计(5)拙(6)无衣食,途穷(7)仗友生(8)。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老妻书数纸,应悉(9)未归情(10)。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1)著:入睡。
(2)明:天亮。
(3)残月:将落之月。
(4)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5)计:谋生之计。
(6)拙:拙劣。
(7)途穷:旅途困窘。
(8)仗友生:靠朋友。
(9)悉:知悉。
(10)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宝应元年(762)的秋天,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从成都送到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的奉济驿。但当他正要返回成都时,成都少尹徐知道作乱,于是杜甫避走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三台县),而这时他的家眷仍住在成都草堂。《客夜》这首诗就是他流落在梓州时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