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曹植 〔两汉〕 曹植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怨歌行》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诗人曹植所作一首咏史政治诗,该诗通过叙述周公诚心辅佐周武王、周成王,但忠而被疑这段史实抒发了诗人自己也不被理解,忠而被疑的痛苦,并希望魏明帝也如成王一样能够感悟。该篇只叙史实,对诗人自己所要表现的感情不作正面描写,显得含蓄蕴藉,韵味隽永。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为君既不易,为臣(2)独难。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忠信事不(3),乃有(4)疑患(5)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6)佐成王,金縢(7)功不(8)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推心辅王室,二叔(9)流言(10)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待罪(11)东国(12)泣涕(13)流连(14)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皇灵(15)动变(16)(17)雷风且寒。

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树(18)秋稼(19),天威不可(20)

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素服(21)开金縢,感悟求其(22)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公旦事既显(23),成王(24)哀叹(25)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吾欲竟此曲(26),此曲悲且长。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注释

(1)怨歌行:属于乐府的《相和歌·楚调曲》。

(2)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3)显:明白,懂得。

(4)见:被。

(5)疑患:猜忌。

(6)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7)金縢: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

(8)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

(9)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

(10)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11)待罪:等待惩罚。

(12)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

(13)泣涕:流泪。

(14)流连:接连不断。

(15)皇灵:上天之灵。

(16)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据《尚书·金縢》载,周公避居洛阳的第二年秋天,镐(hào)京暴风大作,雷电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大树拔起来。

(17)震:打雷。

(18)偃:倒下。

(19)秋稼:禾。

(20)干:触犯,抗拒。

(21)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22)端:原由,原委。

(23)事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24)乃:于是。

(25)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

(26)吾欲竟此曲: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创作背景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巡幸长安,洛阳谣传皇帝死于长安,从驾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处境险恶,因作《怨歌行》此诗以明志。

拼音版

yuànxíng

wéijūnwéichénliángnán

zhōngxìnshìxiǎnnǎiyǒujiànhuàn

zhōugōngzuǒchéngwángjīnténggōngkān

tuīxīnwángshìèrshūfǎnliúyán

dàizuìdōngguóchángliúlián

huánglíngdòngbiànzhènléifēngqiěhán

shùyǎnqiūjiàtiānwēigān

kāijīnténggǎnqiúduān

gōngdànshìxiǎnchéngwángnǎiāitàn

jìngbēiqiěcháng

jīnxiāngbiéhòuxiāngwàng

作者简介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