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次韵公实雷雨》是宋代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两联写诗人身居客地,难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气袭人。后两联回到山河破碎,领土沦丧的现实之中,写诗人难抑激愤之情,抒发其报国无门的感慨。这首诗虚实结合,寓情于景,引人共鸣。
惊雷势欲拔三山(1),急雨声如倒百川。
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
但(2)作奇寒侵(3)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4)。
冷气袭人,只能侵扰旅客的梦魂,又怎能叱咤震荡扫净那遍地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5)腥膻(6)今几年。
田园里长满荆棘,洪水四处弥漫,京都一带金兵践踏骚扰已经多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7)笔非椽。
也曾想叩开重门向皇帝陈诉心愿,不是大的手笔,谁会听我的意见!
(1)三山:旧传海上有三神山,即蓬莱、方壶、瀛洲。见《史记·封禅书》。
(2)但:只。
(3)侵:侵扰。
(4)胡烟:此处指金兵进攻所带来的战争烟尘。
(5)河洛:黄河、洛水流域地区,当时已沦陷。
(6)腥膻:腥臊气味,这是对金人轻蔑的说法。
(7)大手:大手指大手笔,又称如橡笔。
《次韵公实雷雨》这首诗作于靖康之变(1127年)以后。当时汴京失守,中原沦陷,诗人寄居客地,与其好友郑公实屡有唱和。这首和作即写于此时,诗人由雷雨触发,从个人处境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灾难,感叹“田园荆棘”“河洛腥膻”,有志上疏陈情,而又自恨人微才弱,遂将一腔忧国深情倾注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