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宋代〕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第二首写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这两首诗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一场雨后浮萍都聚集在一起,池塘里蛙声一片。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1)

海棠已经落尽像梦一样无影无踪,梅子已熟可以吃了。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很悠闲地柱着拐杖挑着菜,庭院里不见佳人荡秋千。

殷勤木芍药(2),独自殿(3)余春。

只有殷勤的芍药花,还独自开放在春天的后面。

注释

(1)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

(2)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3)殿:原指行军走在最后的队伍。后泛指序列之末。

创作背景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两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拼音版

qínghòuzhìwàngtíngxiàchíshàngsuìqiánmíngqiándōnggāngshàngguīèrshǒu··

guòpíngshēngmǎnlín

hǎitángzhēnmèngméichángxīn

zhǔzhàngxiántiāocàiqiūqiānjiànrén

yīnqínsháoyàodiàn殿chū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