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感事

种放 〔宋代〕 种放

离离江草与江花,往事洲边一叹嗟。

汉傅有才终去国,楚臣无罪亦沉沙。

凄凉野浦飞寒雁,牢落汀祠聚晚鸦。

无限清忠归浪底,滔滔千顷属渔家。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潇湘感事》是北宋诗人种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景,颔联由景及人,忆及贾谊、屈原之事;颈联回归现实 ,写出忠魂生前遭谗、死后冷落的境遇,表现出诗人对忠魂的同情与钦敬;尾联感叹 ,亦是自悲自悼。全诗景自萧疏,情自凄凉,情景相生,动人心魄。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离离(2)江草与江花,往事洲边一叹(3)嗟。

眼看着繁茂的江草与江花,漫步江边回想往事百感交加。

汉傅(4)有才终去国(5)楚臣(6)无罪亦沉沙(7)

贾谊才高遭谗被贬含恨离去,屈原忧国何罪却汨罗沉沙。

凄凉野浦飞寒雁,牢落(8)(9)聚晚(10)鸦。

凄凉的郊外寒雁向南飞去,冷落的江边聚集群群野鸭。

无限清忠(11)(12)浪底,滔滔千顷属渔家。

多少清忠之士沉眠浪底,滔滔江水属于打鱼人家。

注释

(1)潇湘: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清且深而得名。潇,水清深貌。

(2)离离:繁茂貌。

(3)一叹:《古今诗话》本作“叹复”。

(4)汉傅:指西汉贾谊。谊因受权臣排挤,由太中大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称。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去国:离开京师。

(6)楚臣:指战国楚人屈原。原初辅佐楚怀王,历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逐,流浪于沅湘之间,自沉汩罗江而亡。

(7)沉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罗以死”。

(8)牢落:败残零乱貌。

(9)汀:水平,引申为水边平地。

(10)聚晚:《古今诗话》本作“晚聚”。

(11)清忠:高洁忠诚。

(12)归:《古今诗话》本作“沉”。

创作背景

据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李颀《古今诗话》、厉鹗《宋诗纪事》等记载,种放幼时便文才出众,但不愿科举,多年隐居游历,《潇湘感事》此诗系作者种放青年时代游湘之作。

文学赏析

情感的触发,可以因景因物,也可因人因事,还可因时因地。所以情感的表达,也就可以有多种途径了:或体现于山川景物,或假托于人事掌故,或借助于时令地形。少年诗人种放的《潇湘感事》,就综合地运用了这多种手法。作者从潇湘深秋这一特定的时令、地点出发,以“叹嗟”一词为总领,用“凄凉”、“牢落”作基调,将与之相关的眼前景物和以往人事——野浦寒雁,江祠晚鸦,去国汉傅,沉沙楚臣,还有那离离花草,千顷浪涛——全都和谐地融合到自己的“潇湘咏叹调”中来了。

诗人望尽湘江两岸草木,凭吊忠魂,感慨古今。诗中描绘出江草、江花、野浦、寒雁、汀祠、晚鸦、波光、渔舟……构成了一派萧疏凄寒的景象,想到屈原生前为国效忠,遭谗放逐,流浪于沅湘一带,终自沉于汨罗江,死后又如此冷落荒凉,不禁悲从中来,抒发了诗人对忠魂的同情与敬仰。“汉傅有才终去国,楚臣无罪亦沉沙”,对仗工整,成为警句,不独只在是说屈、贾二人的事,用此最典型的例子,概括了旧时代千千万万有志者的命运,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咏叹。“无限清忠归浪底,滔滔千顷属渔家。”这一结论,就是少年诗人感叹的核心。后来种放之所以不愿做官,甘当“渔家”,而且隐居终南长达三十来年,就是这一思想发展的自然结果。

《潇湘感事》全诗景自萧瑟,情自凄凉,情景相生,动人心魄。

作者简介

种放

种放

北宋诗人、易学家

种放(956—1016),字名逸,自号云溪醉侯,洛阳人。沉默好学,七岁能写文章。年轻时,其父令其举进士,他推辞说:“业未成不可妄动。”父亲去世后,奉母隐居终南山,以讲习为业,隐居三十年。咸平年间(998—1003)应诏赴阙,累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后真宗召为左司谏,晚年辞官归山。著有《退士传》。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