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赠王太尉》是北宋僧人宇昭作客边塞时赠给王太尉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首联中将王太尉比作为国消除边患的霍去病,赞扬他功勋卓著,扫除了笼罩全国的战争阴云;中间两联写大捷之后战场的和平景象;尾联表达了诗人祈求和平的愿望。全诗气势不凡,是禅僧诗中难得的佳品。
嫖姚(3)立大勋(4),万里绝妖氛(5)。
将军剽悍勇猛,雄师一出,奇功立就,横扫千军,涤荡万里,威名远扬。
马放降来地(6),雕(7)闲战后云(8)。
如今边地,安宁祥和:战马三五成群,蹈躞在敌军投降之地;大雕悠闲自在,盘旋于战后平静的云海。
月侵孤垒(9)没,烧(10)彻远芜(11)分。
月光如水,悄然洒落,孤垒沐浴在明净澄澈的清辉之中;战火烧过,杂草除尽,一片空旷,远处平芜历历在目。
不惯为边客(12),宵笳(13)懒欲闻。
只是我这出家之人,不惯边塞生活,夜晚笳声凄切,不忍多听。
(1)塞上:边界之上,指军事要地。
(2)王太尉:名不详。太尉:宋三公之一,为武臣阶官之首。亦可泛指武将,用作尊称。
(3)嫖姚:轻捷强健的样子。
(4)大勋:伟大的功劳。
(5)妖氛:本意为妖气,诗中指外敌入侵所制造出来的战争气氛。
(6)降来地:因敌国投降而收复回来的国土。
(7)雕:猛禽名,似鹰而大,黑褐色。
(8)战后云:战争结束后和平而晴朗的天空。
(9)垒:战垒,指军营墙壁或防守工事。
(10)烧:野火。
(11)芜:乱草。
(12)边客:指北方边远之地的旅客。
(13)宵笳:夜间吹笳。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魏晋以后,以笳笛为庆典或仪仗之乐。
从《塞上赠王太尉》这首诗末句“边客”二字可知,诗人曾云游到北部边塞在王太尉军巾做客,恰逢王太尉打了胜仗,于是写下这首诗赞扬王太尉的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