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赠王太尉

释宇昭 〔宋代〕 释宇昭

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

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

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塞上赠王太尉》是北宋僧人宇昭作客边塞时赠给王太尉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首联中将王太尉比作为国消除边患的霍去病,赞扬他功勋卓著,扫除了笼罩全国的战争阴云;中间两联写大捷之后战场的和平景象;尾联表达了诗人祈求和平的愿望。全诗气势不凡,是禅僧诗中难得的佳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嫖姚(3)大勋(4),万里绝妖氛(5)

将军剽悍勇猛,雄师一出,奇功立就,横扫千军,涤荡万里,威名远扬。

马放降来地(6)(7)战后云(8)

如今边地,安宁祥和:战马三五成群,蹈躞在敌军投降之地;大雕悠闲自在,盘旋于战后平静的云海。

月侵孤(9)没,(10)彻远(11)分。

月光如水,悄然洒落,孤垒沐浴在明净澄澈的清辉之中;战火烧过,杂草除尽,一片空旷,远处平芜历历在目。

不惯为边客(12)宵笳(13)懒欲闻。

只是我这出家之人,不惯边塞生活,夜晚笳声凄切,不忍多听。

注释

(1)塞上:边界之上,指军事要地。

(2)王太尉:名不详。太尉:宋三公之一,为武臣阶官之首。亦可泛指武将,用作尊称。

(3)嫖姚:轻捷强健的样子。

(4)大勋:伟大的功劳。

(5)妖氛:本意为妖气,诗中指外敌入侵所制造出来的战争气氛。

(6)降来地:因敌国投降而收复回来的国土。

(7)雕:猛禽名,似鹰而大,黑褐色。

(8)战后云:战争结束后和平而晴朗的天空。

(9)垒:战垒,指军营墙壁或防守工事。

(10)烧:野火。

(11)芜:乱草。

(12)边客:指北方边远之地的旅客。

(13)宵笳:夜间吹笳。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魏晋以后,以笳笛为庆典或仪仗之乐。

创作背景

从《塞上赠王太尉》这首诗末句“边客”二字可知,诗人曾云游到北部边塞在王太尉军巾做客,恰逢王太尉打了胜仗,于是写下这首诗赞扬王太尉的军功。

文学赏析

首句“嫖姚立大功”,诗人用的是西汉时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领兵大败匈奴。这里用霍去病来比喻王太尉,着眼点正在于他们克敌致胜的共同点上,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功甚大、其志甚伟的豪情。“万里绝妖氛”一句,写出了敌人被肃清后天地清明之貌,具有爽朗刚健的气质。

首联概述了大捷之后,中间两联笔势一转,进而描写战后的战场景观。“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充满了一种平静悠闲的意趣,这是和诗人观照战争的视角有关的。宋辽之间的战争,辽国往往是进攻方,宋往往处在防御的态势。当有效抵御了敌人的攻击并打败敌人之后,宋人感到的是一种成功之后的轻松之感,所以在诗人的笔下,马群是自由放牧于和平宁静的战场之上,空中的猛禽雕鹗也轻松地盘旋在战后的天空云彩之间。“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又使整诗染上了一丝冷寂的色彩。只见月色如水,整个战场都沉浸在它的银光之下,那孤零零的战垒似乎也看不见了,战争的野火早已将杂草烧尽,极眼望去,远处的平芜也历历分明。

这种意绪,在尾联进一步加深。诗人毕竟是一位僧人,他不是军人,所以“不惯为边客”,而那惹来满地霜迹的寒笳的声音,也是诗人所不惯听闻的。从颈联开始的诗歌情感上的转换,与诗人的僧人身份有关:当最初的狂喜过去之后,诗人的情绪又归于静寂一路。他仿佛一位出世世的僧人,偶然将情感伸触到世间,在经历了欣喜之情后,又重新回到了那精神上的世外桃源。

《塞上赠王太尉》这首诗歌颂王太尉粉碎侵略、保卫边疆的丰功伟绩。写战争而不直接描写故事,但又让读者体味到战争,可谓匠心独运。诗的起笔豪壮,别具一格,景色描写境界阔大,气韵沉雄,在诗中巧妙地点出自己的身份又藏而不露,足见诗人的功力。

作者简介

释宇昭

释宇昭

北宋僧人

释宇昭(生卒年不详),北宋九诗僧之一,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均已失考。宋本《九僧诗》中存其诗十三首,全为五言律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