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层丘翠莽,□□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木兰花慢·重游虎丘》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词人游虎丘山,抒发怀古情;下片引用虎丘剑池的传说,抒写一切皆空的出世之念。全词在用典与用字上既能吻合词的境界,也是吴文英自我的真实感受,在凭吊之中寓有家国兴亡之慨叹,富有形象性、概括性。
步层丘翠莽,□□处(2)、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3)。带云去杳,任红尘(4)、一片落人间。青冢(5)麒麟(6)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我漫步在苍翠满目的虎丘山径上,登上了山的高处,更感到春寒料峭。游山不知不觉中已到黄昏,天气却又转为阴雨。我躲入室中倚栏望去,见风雨摧残着山花,顿觉愁绪满怀。一夜过去,金鸡啼而天下白,天上的雨云已无影无踪,我虽想像山花般的在田野里自在成长,但却如被风雨摧残的花朵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委曲地流落人世苟且度日。王昭君出塞有功于国,麒麟阁中也是图挂功臣之处,但如今这些有功之臣也是白骨化粪土,惟留下千古遗恨,所以还不如我如今自在地高卧山丘上,耳中还能隐约听到春社迎神队的箫鼓声飘过山岗去那样的逍遥快活。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7)、鬓成潘(8)。叹宝奁(9)瘗(10)久,青萍(11)共化,裂石空磐(12)。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13)。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我年年都来虎丘,游玩在花前树下,只可惜如今重来已是腰瘦似楚腰,两鬓恰似满头花白的潘岳,已至老景矣。只可惜藏剑用的宝盒与青萍剑(即鱼肠剑)一起埋葬已久,都已经消失得无迹可寻,只有这被始皇帝击中,裂石化成的剑池还默默地弃置在山上啊。世俗之人尘缘未了,在人间饮浊酒,沾粉面,无所事事。试问有哪一位像我一样,看破红尘,从此遁世,笑呵呵地捋捋长须,在苍山松柏之间盘桓荡漾呢?
(1)木兰花慢:唐教坊曲,从双调《木兰花》演变而来。《乐章集》入“南吕调”。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韵,后片十句七平韵,为定格。此词前片四平韵,后片六平韵,系慢调变格。
(2)□□处:“处”字前缺两字,似为“登高”或“最高”两字。
(3)翰:雉类,赤羽的山鸡,也叫“锦鸡”。
(4)红尘:一般指繁华的都市,或人世间。此处拟指被风雨摧残的落花,与下句“青冢”暗合。
(5)青冢:汉王昭君墓,在内蒙呼和浩特城南。此指虎丘真娘墓。
(6)麒麟: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多作为吉祥、盛世的象征。
(7)腰艳楚:即楚腰,古代称女子细腰为楚腰,源于《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腰,一作“娇”。
(8)鬓成潘:形容鬓发早白、年貌衰老。潘安在《秋兴赋》中说:“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后代诗人以为故实,遂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词,往往借以描绘自己。
(9)宝奁:珍贵的梳妆盒。奁,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10)瘗:埋葬。
(11)青萍:古代宝剑名。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材,秉青萍、干将之器。”济注:“青萍、干将皆剑名也”。
(12)裂石空磐:指试剑石,中有裂纹。
(13)濯清泉:源于《盂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王逸章句:“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后用“濯缨”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的意思。
《木兰花慢·重游虎丘》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吴文英在苏州担任仓台幕僚,其苏州词始见于此。据《吴越春秋》载:阖闾冢在阊门外虎丘,专渚、鱼肠(均为剑名)之剑在焉,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日,葬三日而白虎踞其上,故曰虎丘。此词即吴文英任苏州仓台幕僚时游虎丘而作,借记游、绘景来抒发吊古伤今之情。词题为“重游虎丘”,估计距《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虎丘陪仓幕游”时间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