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1)满地芦芽(2)短,正是河豚(3)欲上(4)时。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4)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本首诗是其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