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石门道中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鹧鸪天·石门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壁立千仞的石门山和山间奇异的风景气氛,下片写山那边的宁静优美风光,给人以别有洞天的惊喜感。全词通首一体,统一中又有分际,分片处意不断,写景雄奇深险,优美静寂,情是因景而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1)(2)。已通樵径(3)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山上飞泉似万斗珠玉倾泻,千丈悬崖唯有黄鼬、飞鼠上下。山路回旋,樵径已通还阻。似有人声,细听却无。

略彴(4),远浮屠(5),溪南修竹(6)有茅庐。莫嫌杖屦(7)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8)

闲静的小桥溪水,远处的佛塔隐隐约约,溪南绿竹丛中露有几间茅庐。别嫌我杖屦常来往,此地偏偏适宜老夫。

注释

(1)鼪:即鼬(yòu),一名鼠狼,俗称黄鼠狼。

(2)鼯:鼠的一种,别名夷由,形似蝙蝠,以其前后肢间有飞膜,能在林中滑翔,俗称飞鼠。

(3)樵径:《全宋词》作“樵迳”,意为砍柴者走的小路,泛指山间小路。

(4)略彴:小桥。

(5)浮屠:佛塔。

(6)修竹:长竹。

(7)杖屦:拄杖。

(8)夫:词人自称。

创作背景

石门,古地名,明曹学佺《大明一统名胜志》和《铅山县志》都认为,石门咏铅山县女城山之药云洞,也有人认为或许是“女城山附近之地”,确切地点也无法考知。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石门山高水长,风物宜人。作者晚年往来其间,因爱其泉石之胜,欲老于其中,故作此词,以表心曲。从“杖屦”与“老夫”来看,这首词大约写于辛弃疾生活后期,即闲居瓢泉时所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前后。

拼音版

zhètiān··shíméndàozhōng

shānshàngfēiquánwànzhūxuánqiānzhàngluòshēngtōngqiáojìngxíngháiàishìyǒurénshēngtīngquè

xiánlüèzhuóyuǎnnánxiūzhúyǒumáoxiánzhàngpínláiwǎngpiānzhelǎo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