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七言律诗,诗人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李商隐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
苦竹(1)园南椒(2)坞(3)边,微香冉冉泪涓涓(4)。
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已悲节物(5)同寒雁,忍委芳心(6)与(7)暮蝉。
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8)相伴省他年(9)。
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紫云(10)新苑移花处,不取(11)霜栽(12)近御筵(13)。
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1)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
(2)椒:灌木名。
(3)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4)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5)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
(6)芳心:惜花之心。
(7)与:同。
(8)清尊:指当年顾遇。
(9)省他年:回忆往事。省:察记。
(10)紫云:指中书省。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此指令狐绹移官内职,任中书舍人。
(11)不取:对令狐绹不加提携表示怨望。
(12)霜栽:指傲霜的秋菊。
(13)御筵:宫中筵席。
《野菊》这首诗作于大中三年秋天(公元849年),此时李商隐任京兆很留参军,精神上正处于非常苦闷的阶段。在仕途上他进取不利。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