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袅袅红楼女,玉笋银筝响风雨。
绣衣貂帽白面郎,七宝雕笼呼翠羽。
冷官傲兀苏与黄,提笔鼓吻趋文场。
平生睥睨纨绔习,不入歌舞春风乡。
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宇。
荒村白日逢野狐,破屋黄昏闻啸鬼。
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
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饥饿啼长途。
悲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何尔颜。
金带紫衣郡太守,醉饱不问民食艰。
传闻关陕尤可忧,旱荒不独东南州。
枯鱼吐沫泽雁叫,嗷嗷待食何时休。
汉宫有女出天然,青鸟飞下神书传。
芙蓉帐暖春云晓,玉楼梳洗银鱼悬。
承恩又上紫云车,那知鬻女长欷歔。
愿逢昭代民富腴,儿童拍手歌康衢。
《鬻女谣》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对老百姓以出卖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寻求活命这种典型情景的描绘、渲染,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社会贫富悬殊的强烈不满之情。全诗主要运用层层递进的对比手法,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力量,同时也焕发着人道主义的光彩。
扬州袅袅(1)红楼(2)女,玉笋(3)银筝响风雨。
扬州婀娜多姿的红楼女,纤纤玉手拨弄银筝声如风雨。
绣衣貂帽白面郎(4),七宝(5)雕笼(6)呼翠羽(7)。
还有那绣衣貂帽的白面郎,提着七宝雕笼呼叫翠羽。
冷官(8)傲兀(9)苏与黄(10),提笔鼓吻(11)趋文场(12)。
傲世的冷官苏轼、黄庭坚,鼓着嘴巴提笔走进文场。
平生睥睨(13)纨绔(14)习,不入歌舞春风乡。
平生蔑视纨绔子弟的恶习,从不进入歌楼舞妓春风乡。
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宇。
路上遇着卖女的像弃尘土,悲惨的风云从天空生起。
荒村白日逢野狐,破屋黄昏闻啸鬼。
荒村里白天也碰上野狐狸,破屋内黄昏时听见长啸的鬼。
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
闭门不出爱惜冰雪似的肌肤,春风已绣出了鲜花五六株。
人夸颜色重金璧(15),今日饥饿啼长途。
人们都夸美丽容颜如金璧,今日忍饥挨饿啼哭在长途。
悲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何尔颜(16)。
悲哀啼哭流尽眼泪黄河干,县官啊县官,你还有什么脸面?
金带紫衣郡太守,醉饱不问民食艰。
还有金带紫衣的郡太守,酒醉饭饱不过问人民的衣食艰难。
传闻关(17)陕尤可忧,旱荒不独东南州。
传说关陕地区更令人担忧,大旱灾荒不只东南几个州。
枯鱼吐沫泽雁叫,嗷嗷待食何时休。
仿佛枯鱼吐沫和泽畔雁哀叫,嗷嗷待食物的叫声何时是尽头?
汉宫有女出天然,青鸟(18)飞下神书传。
汉家宫内的美女出自天然,青鸟飞下人间来把神书传。
芙蓉帐暖春云晓,玉楼梳洗银鱼(19)悬。
芙蓉帐内温暖春天雾散云消,楼上梳妆打扮把银鱼悬。
承恩又上紫云车(20),那知鬻女长欷歔。
承蒙皇恩又登上紫云车,怎么知道被卖女儿长声嘘叹。
愿逢昭代(21)民富腴,儿童拍手歌康衢(22)。
但愿遇上清明时代人民富裕,儿童们鼓掌歌唱《康衢谣》。
(1)袅袅:女子体态轻盈。
(2)红楼:富贵人家的房子。
(3)玉笋:比喻女子细嫩修长的手指。
(4)白面郎:这里指富家子弟、花花公子。
(5)七宝:指多种宝物,后指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
(6)雕笼:雕饰花纹的鸟笼。
(7)翠羽:绿色的羽毛,这里指富贵人家养的鸟。
(8)冷官:地位不高、事务不忙的官职。
(9)傲兀:高做不屈的样子。
(10)苏与黄:苏轼与黄庭坚,两人多次被朝廷贬谪,出任地方闲职。此句谓我虽然官位不高,但孤傲不屈,是苏轼和黄庭坚的化身。
(11)鼓吻:掀动嘴唇,这里指大发议论。
(12)文场:科举考试的考场。
(13)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轻视或厌恶。
(14)纨绔:指富家子弟。
(15)金璧:美玉,用以比喻容貌美丽。
(16)何尔颜:“尔何颜”的倒装,意为你有何脸面。
(17)关:函谷关,这里指陕西一带。
(18)青鸟:传说中传信的使者。
(19)银鱼:一种昂贵的装饰品。
(20)承恩又上紫云车:或指天历元年(1328)元文宗册立皇后,次年授册宝之事。
(21)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
(22)康衢:原指四通八达的大路。
《鬻女谣》此诗约作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诗人时任镇江录事司达鲁(即长官)。据《元史五行志·文宗本纪》等记载,天历元年(1328)八月,杭州、嘉兴、平江、湖州、建德、镇江、池州、太平、广德等九郡发生水灾,淹没农田一万四千多顷;次年六月,通州、霸州等四州遭遇雨水灾害;而真定、河间、大明、广平、峡州等五州四十县则大旱。仅山东就有灾民六十七万六千多户,陕西有一百二十三万四千余。连年的水旱灾害,使得饥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卖儿鬻女,生活悲惨。但文宗却大兴土木,不惜民困,诏令在建康修建龙翔集庆寺、在蒋山修建崇禧万寿寺等,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作者愤而作此诗以揭露现实。
《鬻女谣》描写了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贫富悬殊的情景。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老百姓以出卖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寻求活命的细节种种,通过对这一典型情景的描绘、渲染、对比、挖掘,表现出了现实主义作品的感人力量,同时也焕发着诗人人道主义的光彩。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突出之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把被卖的少女和富贵的皇后作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此诗开头四句描写了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终日歌舞相伴、沉溺相乐的场面:绣衣雕帽的纨绔子弟们时而逗鸟取乐、时而听那些玉指纤纤的扬州歌女拨弦弹筝。接着四句,诗人自比职位虽低但傲岸不屈的苏轼、黄庭坚,瞧不起富贵人家的恶习,不屑与之为伍。九至十二句,写路上遇到一个个被亲生父母出卖的女孩子,她们像尘土一般被弃之路旁,卑微、可怜、无望。诗人悲从中来,顿感天宇间刮起了惨淡的大风。再看那荒芜的村落里,白天也传出野狐的嚎叫,破壁残垣中,新鬼在黄昏时分哀鸣。纨绔子弟何其乐,贫民百姓何其惨。这里,诗人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成功。
接下来人进一步展开对比。昔日里这些女孩闭门不出,绣花描朵,长得也很美丽,人人夸赞她将来会有个好归宿。谁也难以料到如今会因活不下去被父母扔在这漫无边际的大路旁,哭哭啼啼,求天无助,求地不灵。诗人至此笔锋一转,大声疾呼,直写这些女子泪流成河,哭之而干,并直斥县官没有脸面见她们。那些达官贵人,穿紫袍,佩黄带,酒气熏天,根本不管连饭都吃不上的老百姓。下面四句写陕西关中一带灾情尤其令人担忧,老百姓缺衣少食,如嗷嗷待食的枯鱼、泽雁一样,这种民无食的局面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一段是拿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的高官生活与鬻女的悲惨命运作比。“枯鱼吐沫泽雁叫,嗷嗷待食何时休”两句达到了一种极致的悲苦无奈,走投无路的境地。
诗人似乎并不满足于对达官贵人及其子弟的怒斥,而是将笔锋指向封建社会的最上层。皇帝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心思都在宫里。 “汉宫有女出天然,青鸟飞下神书传。”原来,“汉宫”(隐喻元朝廷后宫)的美女天生丽质,皇帝因宠爱她派人下诏命来了。 “芙蓉帐暖春云晓,玉楼梳洗银鱼悬”,极写后妃生活用品的华丽奢侈。皇帝忙于召见后妃,没有谁知道那路边被弃的女孩正在抽泣。诗的最后是对百姓生活富裕与康乐的切切呼唤。
此诗的对比是层层递进的。先是富家子弟与鬻女的对比,接着是达官贵人与鬻女的对比,最后隐写了皇帝后妃与鬻女的对比,一个世界,两种命运。一边是花天酒地,艳歌美人,一边是弃之如土,生死由天:贫富差距无比悬殊。据载,萨都剌虽出身将门,但幼年家境贫寒。成人后几任九至七品小官,为官清正,曾有发廪赈灾、救助难民等政绩。在他的其他诗中,也有对这种阶级对立的揭示。如五古《早发黄河即事》,一方面描写农夫“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另一方面描写贵族公子“斗鸡五坊市,酬歌最高楼”,采用对比手法,描写贫富悬殊,震撼人心。由此可见萨都剌擅长运用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