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山中

蓝仁 〔明代〕 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暮归山中》是明代诗人蓝仁创作的五言古体诗,此诗通过描写环境来烘托人的心态和情绪,如第六句中以“明灯”意象烘托出家庭的温暖和诗人回家的喜悦,并且与屋外的黑暗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远离尘世烦恼的生活,也为末两句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全词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心满意足、不愿与世俗同流的感情 。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已昏(2)濯足(3)月在涧(4)

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衡门(5)栖鹊定(6)暗树(7)流萤(8)乱。

简陋的横木门上,喜鹊归巢入眠,黑暗的树林中,萤火虫乱画弧线。

妻孥(9)(10)我至,明灯共蔬饭(11)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归来,挑亮油灯一同饱尝粗茶淡饭。

伫立(12)松桂凉,疏星隔河汉(13)

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注释

(1)归:返回。

(2)已昏:已,已经。昏:天黑,傍晚。

(3)濯足:洗脚。濯,洗涤。《楚辞·渔父》:“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4)月在涧:月亮倒映在涧水中。

(5)衡门:横木架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衡,同“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6)栖鹊定:鹊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定,静下来了,此指鹊鸟入眠。

(7)暗树:一作“暗径”。

(8)流萤:飞行的萤火虫。庾信《哀江南赋》:“饥随蛰燕,暗逐流萤。”

(9)妻孥:妻子和儿女。孥,儿女。杜甫《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10)候:等候。

(11)蔬饭:粗菜淡饭。

(12)伫立:长时间站着。

(13)隔河汉:隔,分隔。河汉,银河。

创作背景

蓝仁基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暮归山中》此诗即写作者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傍晚,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拼音版

guīshānzhōng

guīshānhūnzhuóyuèzàijiàn

héngménquèdìngànshùliúyíngluàn

hòuzhìmíngdēnggòngshūfàn

zhùsōngguìliángshūxīnghàn

作者简介

蓝仁

蓝仁

元末明初诗人

蓝仁(1315—1386),字静之,崇安(今属福建)人。元末,清江人杜本隐居武夷,崇尚古学,蓝仁与其弟蓝智同往师之。杜本授以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心为诗。后辟为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临濠,居琅琊数月,放归,以老寿终。其诗骨格老苍,常能造成一种浑成的境界,颇见工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认为:“闽中诗派,实其昆友倡之。”著有《蓝山先生诗集》六卷。其生平见于《明史》卷二八五《陶宗仪传》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