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概括写自己遭逢战乱、辗转漂泊的情况;次联具体描写辗转流徙的情景;第三联抒发感慨;末联点出归隐的主旨。此诗语言平易,对仗工整。
十年五年岐路中,千里万里西复东。
长年累月我奔波在岔道之中,千里万里我西去又转而复东。
匹马愁冲晚村雪,孤舟闷阻春江风。
傍晚骑驽马愁对荒村的飞雪,春日乘孤舟闷对阻船的江风。
达士(2)由来知(3)道在,昔贤何必哭途穷(4)。
明智人由来通晓人世的道理,昔贤者何必痛哭迷失的途穷。
闲烹芦笋炊菰米(5),会向源乡作醉翁。
闲暇烹煮芦笋炊熟菰米来食,有机会就回到故乡作一醉翁。
(1)歧路:即岐路,岔道。典出《列子·说符》:“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2)达士:明智达理之士。典出《吕览·知分》:“达土者,达乎死生之分。”
(3)知:通晓。
(4)哭途穷:典出《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途穷,路尽,喻境遇困窘。
(5)菰米:雕胡米。生于水中,至秋结实,可为馔。
光启三年(887年),春风得意的郑谷回到蜀中与家人团聚。这是他的第二次入蜀,此后他即留滞于蜀中,等待出仕的机会。此次在蜀的时间不短,时光逐渐耗却了郑谷初始的喜悦,“十口漂零犹寄食”(《漂泊》)的现实越来越让他灰心。面对珠玉尘封、命途多舛、投告无门,郑谷显得颇为无奈。而漂泊奔走、浪荡无依的生活终于让他身心俱疲,在他心中“归隐”种子开始萌发,开始向往田园生活。遂作此诗,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