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揭露当时社会上潜藏的危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全诗语意深微,其讽刺意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艳色天下重,西施(1)宁(2)久微。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朝仍(3)越溪女,暮(4)作吴宫妃。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贱日岂殊众(5),贵来方悟稀。
贫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邀人傅香粉(6),不自著罗衣。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7),君怜无是非。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当(8)时浣纱(9)伴,莫得同车归。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持谢(10)邻家子(11),效颦(12)安可希(13)。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1)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宁:一作“又”。
(3)仍:一作“为”。
(4)暮:一作“暝”。
(5)殊众:不同于众,出众。
(6)傅香粉:即搽脂敷粉。香:一作“脂”。《史记》:“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7)娇态:妩媚的姿态。南朝梁简文帝《咏舞》:“逐节工新舞,娇态似凌虚。”
(8)当:一作“常”。
(9)浣纱:即洗衣服。《寰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10)持谢:奉告。一作“寄言”,一作“寄谢”。
(11)邻家子:一作“邻家女”。
(12)效颦:仿效西施皱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3)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西施咏》作于天宝时期。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